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展示瓯乐千年古韵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展示瓯乐千年古韵

青瓷瓯乐,穿越古今,盛誉天下——

青瓷瓯乐曲《上林追忆》、《九秋风露越窑开》、《越·瓷风》分别获得宁波第八届音舞节创作、表演双金奖,浙江省民族器乐大赛表演金奖、创作银奖,全国社会文化最高政府奖—全国群星大奖;

青瓷瓯乐《月下笛》、获上海世博会“中华元素”创意大赛金奖,在浙江省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创作、表演双金奖;

瓯乐《鸣鹤梦寻》在浙江省民族器乐大赛中荣获创作银奖,表演金奖;

瓯乐《春晓》,2011年,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江南丝竹”大赛金奖;

瓯乐《风中金铃》获浙江省社会艺术团队大赛金奖;

瓯乐《嘻瓷逗乐》、《达蓬山摩崖石刻随想》,2012年,分别获省音乐新人新作赛及省音舞节双金奖与双银奖。

重 见 阳 光

“瓯”的名称,源于远古。“瓯”源为“區”,是一种陶瓷器皿。明《洪武正韵》谓“今俗谓碗深者为瓯。”明《正字通》说:“俗谓茶杯为瓯。所谓越瓯,就是越州窑烧制的茶碗、饭碗、酒杯等餐饮器具,唐宋时期人们均称之为“越瓯”。在音乐发达的唐宋时期,“越瓯”不仅是茶桌酒席上的一种餐饮器具,还是一种演奏乐器。越窑青瓷瓯乐,是远古击缶之乐的延续与发展。

中国历来就有以陶瓷乐器和器皿演奏音乐的传统,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长江流域春秋战国墓葬大量出土的原始陶瓷乐器,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出土的唐宋时期青瓷乐器,及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证明这一传统历经商、周、秦、汉而绵延不绝,在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瓯乐因越窑的兴盛而盛行,长达1100余年,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崇高的地位。1998年,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出土了一批(33件)越瓯、越盘、越埙和越鼓等一批唐宋青瓷乐器,使千年历史文化得以再现,佐证了上林湖集我国青瓷发祥地、“唐宋瓷都”、“海上陶瓷之路”始发地和“秘色瓷”中心产区于一身。中唐时期,慈溪上林越窑生产的“秘色瓷”成为朝贡珍品,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瓷窑址之一。

随之瓯乐演奏活跃于民间茶楼、酒馆、梨园、乐坊等场所,还出现了郭道源、马处士、步非姻、曹小妓等专攻瓯乐的演奏家,许多地方还专门建造击瓯楼以供瓯乐演奏。瓯乐还悄然进入皇室、贵府之厅堂,深受文人雅士及士大夫的亲睐,并留下了许多传颂的诗赋和赞美的文章。

越窑青瓷瓯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青瓷文化是慈溪地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的变迁,特别是越窑的衰落和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局限,越窑青瓷瓯乐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而濒临消亡。

发 掘 传 承

随着慈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大市的目标任务,慈溪市将青瓷文化列为慈溪四大文化之首。慈溪市越窑青瓷瓯乐研究所、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和慈溪民族乐团等单位相继组建。

有关部门和学者专著的《越窑青瓷文化史》、《寺龙口窑址》和《上林湖越窑》等先后出版。2001年《唐代乐器——越窑青瓷瓯乐的研究与仿造》的项目被列入慈溪市星火计划,濒临失传的千年瓯乐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章均立,是慈溪市最早关注和研究越窑青瓷瓯乐的传承人。

1989年,只有45岁的章均立,从慈溪越剧团的敲鼓司鼓岗位,转到慈溪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去做考古工作。他对媒体介绍道,1998年12月下旬一个寒冷的早晨,他与同事们从上林湖寺龙口的发掘处,偶然发现一件中间细两头粗的器皿。说是器皿,但两头空空,何以盛水?随之,一只装饰性很强的青瓷钟破土而出。此后,在寺龙口一共挖得了钟、埙、腰鼓、火照、鸟哨等上百件残件和整件瓷制乐器。

就从那时候开始,正在攻读大专中文的章均立开始从唐诗中寻找答案,因为海上“陶瓷之路”始于唐朝。很快,他从大诗人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者》诗中找到了佐证:“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在另一首《敲酒盏唱短歌》中,瓯乐踪迹更得彰显:“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句滑间轻清,随风摇曳有余韵,测水浅深多泛声。”几经考据,章均立确证慈溪上林湖作为我国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起点的同时,更是瓯乐乐器的重要烧制场所。他和同事们一边复原考古成果,一边寻根问“书”,不久自发组织的慈溪瓯乐演奏团开始行动了。

瓯乐演奏,首先要有青瓷乐器,它是瓯乐传承发展的基础与根本。2001年12月,以民族乐团副团长章均立为组长的青瓷乐器恢复仿制课题组成立了。此课题得到瓷业大师孙迈华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他推荐最好的技师,一起承制青瓷乐器。经过一次次的仿制煅烧,和一件件挑选调试,终于研制成功越瓯琴、越盘琴、瓷编钟、瓷编罄、瓷腰鼓等一批仿唐青瓷乐器。虽然一开始青瓷乐器品种少,音域不宽,但她为瓯乐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基础乐器的支撑。

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威(右),继承父辈瓷业大师孙迈华的技术,成为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图为,与外国友人交流越窑青瓷制作技术。

近年来,在越窑青瓷瓯乐研究所所长陈珊岳的带领下,与瓯乐器使用与制作人员一起研究试制,拓展了青瓷瓯乐内涵与外延,仿制了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瓷乐器,制作出瓷鸽埙、瓷蟾埙、瓷笛、瓷奚琴、瓷箫等,还仿制了一批现代及西式乐器,如瓷中胡、瓷二胡、瓷管钟、马林巴形制的琴台式方响、非洲开口瓶鼓、瓷排鼓等,仿制出瓷瓯、瓷钟等5个系列近30多个品种,极大地丰富了瓯乐的乐器种类,既弥补与缓解了青瓷乐器种类的不足,又极大地提升了瓯乐的舞台展演活力。传承唐宋青瓷瓯乐,展示千年越窑古韵,其丰富的内涵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于世界,并使更多的世人领略到上林青瓷文化的辉煌与灿烂。“青瓷瓯乐”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慈溪民族乐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仿造、研制唐宋青瓷乐器的同时,并挖掘、整理并创作了一批青瓷瓯乐曲——

光 大

近年来,慈溪多次举行青瓷瓯乐作品创作及传承发展讨会,创作排练一大批青瓷瓯乐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并屡屡获奖。继2007年,瓯乐作品《越·瓷风》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群星大奖以后,青瓷瓯乐《月下笛》;获上海世博会“中华元素”创意大赛金奖;在浙江省民族器乐大赛中瓯乐《月下笛》又获创作、表演双金奖;瓯乐《鸣鹤梦寻》荣获大赛创作银奖,表演金奖;2011年瓯乐《春晓》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江南丝竹”大赛金奖,瓯乐《风中金铃》获浙江省社会艺术团队大赛金奖;2012年瓯乐《嘻瓷逗乐》、《达蓬山摩崖石刻随想》分别获省音乐新人新作赛及省音舞节双金奖与双银奖。在近年的省音舞节上,瓯乐作品屡屡获奖……

他们还以流行于三北地区的姚滩音乐为素材,谱写出了《九秋风露越窑开》、《丰收锣鼓》等一批作品,还尝试用青瓷排练了《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名曲……

为使青瓷瓯乐传播得更广、更远,慈溪市文化部门广泛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展演。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国际文博会等展演后。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族器乐大赛及中国民族歌舞乐大典等专题展演。2012、2013年分别受省文化厅及宁波市政府委派赴德国、法国、美国交流演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及精美典雅的艺术表演,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得到国内外一批高层音乐专家的肯定与赞赏。

2021年3月6日,时任慈溪市委书记杨勇携带慈溪演职团队亮相中央电视台《中国地名大会》栏目,获得广泛关注,其中慈溪瓯乐艺术团的原副团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兆年带领演员用手指起舞,吹奏起1998年出土于上林湖寺龙口窑址的青瓷鸟哨,一时声惊四座,观众们仿佛看到了杭州湾国家湿地上水鸟自由蹁跹的样子,横生自然之趣。

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对青瓷瓯乐评价道:“青瓷瓯乐艺术作为中国瓷乐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表演形式,旋律清丽委婉,节奏跌宕起伏,古风浓郁,好似夏日里吹来的一陈凉风,让人耳目一新。乐曲既表演出了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又体现出现代的气息和风格,具有很明显的江浙一带地方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弘扬”。

瓯乐团被宁波市委命名为宁波市文化建设示范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上海世博会活动先进集体、被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优秀社会艺术团队,2014年又被命名为“宁波市国际文化交流传播基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瓷瓯乐,已成为慈溪、宁波、浙江一张对外交流展示的非遗文化名片。

(凤凰网宁波频道顾挺 欧越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