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兆廷,男,江西德安人,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初至部队
我在部队差不多快九年了。
当时来部队主要是家里想让我来部队磨炼一下,因为当时性格比较冲动、浮躁。其次我学的专业是外贸,2008年金融危机,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想在部队先待几年,然后再考虑回家发展。到部队以后,我性格比以前要好了很多,部队里军纪严明,军人是要服从命令的,讲究纪律,这个环境很重要,还有组织的教育和引导,经常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告诉我们做错事情会带来的后果以及不良影响,通过这种反馈去改变我们的行为选择。
我适应部队生活比较久,大约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新兵连三个月的体验酸甜苦辣都有,起初有点想打退堂鼓,在外面无拘无束,突然受到部队的约束,很多东西适应不了包括环境。
因为我们的工作岗位比较特殊,属于后勤那一块。我刚来时,到灶上什么都不会,班长非常热情,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教我如何在内务柜摆放东西,我心里触动很大很感动,感觉部队的氛围还是挺好的。
管理心得
我的性格比较大大咧咧,不会有架子,跟新同志都能打成一片。他们只要不触犯原则,开开玩笑都没关系。但如果触犯到原则,比如有时候有的人会比较让人头疼,开玩笑不顾场合,完全没有上下级观念。
我会直接制止这种行为,积极引导,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最起码要教他尊重班长,毕竟班长比他来得时间长。班长的权威树立更多还是要靠你关心同志,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动态。作为骨干,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给他好的帮助,及时指出不足的地方,及时引导不稳定的思想,如果我们不能引导要向上级反馈,他们再专门给他做思想工作。
纪律对一个人的塑造会有比较大的作用。我干了四年文书,单位选文书也都会优先从大学生里面选择,我目前没有带大学生士兵,但刚换人的时候我都会去带两到三个月时间,前提是做好自己工作,然后在业余时间去带他们。在带他们的时候,我觉得最能影响一个人的方式是这个人的的文化程度和素质。
家国情怀
我现在已经成家了,两地分居,家属在江西。
随军条件还达不到。在宁波要三级军士长,我是四级,还差一级,四级再往上就特别困难,有名额和专业限制。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士兵两年义务兵之后直接签士官,国家的政策是必须要干满十二年才能转业。
我们那土方比较小,是九江下属的一个县,岗位也少,卡得很严,所以必须要十二年。上士(八年)如果换在其他地方,可能市里就直接安置了,但我们要十二年。而且我成家了,要考虑到家庭,转业跟家庭的关系非常大,我爱人的妹妹在外地,所以我还要照顾老人,父母和岳父岳母的身体都不大好。如果我爱人有条件可以随军,那当然希望在宁波这边发展好一些,因为我爱人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宁波这边有一个人才引进政策,只需要在宁波买一个65平方以上的房子,满两年就可以随军安置在宁波了。
我感觉自己变化最大的还是第七、八年的时候,就是前年到去年。成家后感觉军人的家庭这一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像战友或者是新同志都会有顾虑,怕跟你说哪里不好你会心里有疙瘩,但我爱人不会,她会经常指出来,我也能接受。
我是第一批大学生士兵应召入伍的,2009年有十三万大学生,很多都是过来磨炼一下就走的。那时候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军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差的,很多人都要和心爱的人两地分居,现在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十九大以后,习主席提倡要提高军人社会地位,相对会好很多。
长远规划
关于大学生入伍,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想磨炼性格,还是可以过来的,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两年以后就回家比较好。最好去管理比较严格的部队,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刚开始会适应不了,但大学生素质一般要高一些,在严明的纪律下绝对会改变的,待两年就足以影响到一个人。像我这样属于后勤时间的可能时间要长一些,如果是去作战部队,三年足够改造一个人;如果是想长期发展的话,建议大学毕业后来。或者保留大学学籍,高中一毕业就过来考军校,要成为军官的途径有三种:考学、提干、立功,大学生毕业进来考学相较于其他士兵有优势,考上后学一年就下部队,非毕业大学生士兵考的话要四年。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士兵要长期在部队,家庭安置是需要着重考虑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可行的措施就是提高士官待遇,比如宁波的军官转业到地方待遇年薪可以有20万,但士官的话好点也就10万。
军人离开部队之后,他在部队里的优良习惯会长时间延续下去。首先是毅力,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即便是在宁波这样的地方,规框、构架、约束都比较多。其次是性格的改变,心胸更开阔,被人指出问题之后能接受,面对困难挫折也会更勇敢。做事责任感也更强,特别是以后回地方之后,和身边成家的人相比,感觉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更强烈,因为经历过长时间两地分居的痛苦,所以会更好地补偿家庭,承担责任。
伍兆廷最初来部队只是想磨练一下性格,但一待就是将近9年,从一名性格躁动的新兵成长为管理独到的军官,在部队写下了自己的热血青春篇章,对于家人他关怀备至,对于大学生的他提议真诚可靠,真可谓是铁汉柔情。
(文稿整理:胡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