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不断融入百姓生活的过程中,“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许多人欢度春节的首选。新春临近,宁波博物院联合凤凰网宁波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推荐市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展览资讯,让大家在春节期间一睹为快——
春节在即,过年总离不开吃吃喝喝。
“食礼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于1月7日在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开展。现场展出120余件(组)精美文物,全部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典藏,它们真实呈现古代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市民周末不妨前往细细品味“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味道,感受“食以礼为先”的传统风尚,展览将持续至4月2日。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美食菜系,更催生了影响深远的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
“筚路蓝缕·炊烟初起”“食以体政·寓礼于食”“以味鉴食·乐舞侑宴”“各美其美·食尚交融”“食艺之雅·韵致之境”五个部分连缀起来,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观念等多个角度出发,引领观众走向历史文化中的“民以食为天”,一起见证远古时代的萌芽期,青铜时代的寓礼于食,秦汉以来的民族融合与世俗化,隋唐宋元时期的食尚交融,明清时期的饮食美学发展巅峰。
120余件(组)精美文物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其中包括13件一级文物,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质地覆盖陶器、铜器、瓷器、金银器、玉器、漆木器,用途囊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器等,以物证史,立体再现丰富多姿的饮食文化图景。
文物种类丰富、特色鲜明,涵盖了饮食中的方方面面。从远古先民的釜、鬲,到明清文人的茶具、火锅;从仓储炊爨的陶俑、铜量,到钟鸣鼎食必备的铜鼎、铜钟;从胡风饮食的鎏金錾鸟兽花叶纹银注子,到斗茶之趣的黑釉兔毫盏。陶器的古朴自然,青铜的浑厚凝重,瓷器的美轮美奂……美器与美食相映生辉、和谐统一,多姿多彩。
宁波博物馆陈列部的何毓峰向记者介绍,秦廿六年诏铜量、汉“清河食官”铜染器、唐鎏金莲瓣银茶托、宋玛瑙碗、元海棠式金盘、明青玉回纹双螭耳杯、清红彩云龙纹瓷碗等都是本次展览中的明星。其中有些文物,具有很鲜明的历史性。如西周窃曲纹铜鼎,不单是炊煮食物的器具,更重要的是具备礼器的功能。
另一件鎏金錾鸟兽花叶纹银注子,是唐代的酒具。
还有一件元代黑釉兔毫盏是饮茶习俗对外传播的物证。宋代盛行斗茶,由于茶色尚白,较大的反差可以显示茶色,建窑黑釉兔毫盏为首选。蒙元时期,随着民族交往的日益密切,受汉文化的影响,茶在蒙古人的饮食生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与饮食文化这一主题呼应的是,展厅里除了文物与图文介绍外,还利用多媒体与场景复原,让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可知可感可亲近。如五代时期《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各种桌、椅、屏风和大床,图中的人物完全摆脱了席地起居的旧习;在敦煌473窟唐代壁画表现的宴饮场面中,人们围坐在一个长方食桌周围,食桌上摆满大小不同的盆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这已经是众人围坐一起的合食场面。(来源:宁波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