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的这口年味儿,“藏”在春卷里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宁波人的这口年味儿,“藏”在春卷里

WechatIMG1135.jpeg

大年初四的早上,我走进了许久未去过的张斌桥菜场。

因菜场离家不远,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嬷嬷去那里转悠,菜场周围的小吃摊、超市是那时的我最喜欢的地方。

嬷嬷是我妈妈的亲姐,我们家公认的“大厨”。

自我记事起,家里大大小小的团圆饭 ,基本都由她“包圆”。从买菜到烹饪,每个步骤她都亲力亲为。

和以往去菜场的漫无目的不同,今天这趟,我可是带着任务的——我得把包春卷需要的原材料都买回来。

WechatIMG1116.jpeg

正月里的菜场远比我想象的忙碌,在这儿,顾客的脚步声,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声,鸡、鸭等家禽的鸣叫声,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混成了一片。

菜场里密集的春卷摊很快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每走三两步,就能看到摊位上堆积起来的“春卷山”。

WechatIMG1133.jpeg

“最近买春卷的人很多,我从开门就开始包春卷,得包到关门。”张斌桥菜场的一位店主告诉我,最近生意很好,虽然店里还有其他熟食卖,但大多数顾客都是来买春卷或者春卷皮的。

只见面团被不停地拿起、落下,在热铁盘上把面团摊成一个圆形,一张张春卷皮就在这“一下一上一划”间摊好了。

“好的春卷皮一定要够薄,这样炸出来才能更脆。”店主和我说,春卷皮的制作颇为讲究。太厚的话,春卷的口感不好;若太薄,春卷则很容易破。

MTVideo.GIF

“我卖的春卷有两种馅,一种是最普通的荠菜香干馅,一个1块5;另一种是‘高配版’,馅由荠菜、香干、冬笋和肉丝组成,并且经过炒制。这种馅的就卖得贵,需要3块5一个。”

宁波春卷大都以荠菜为馅,宁波人们更常称作“田菜”。这种生长在田野、路边的野菜有着独特清香,让无数食客流连忘返。

WechatIMG1132.jpeg

老板在熟练地包着春卷,每每包完10个,便将它们装起打包。

这种春卷的半成品,买回家后只要下油锅炸至熟,即可食用。

MTVideo 2.GIF

我又去其他春卷摊转悠了一圈,张斌桥菜场的春卷价格基本都在每个1至1.5元,馅也以“宁波老底子”的荠菜香干馅居多。

路过蔬菜摊,我又打听了下荠菜的价格。荠菜的价格在10至12元一斤波动,和年前的价格差不多。

一家蔬菜店的店主和我说,最近是荠菜销售的旺季,尽管价格不低,但前来选购的顾客还是很多,基本一个上午就能卖完。

WechatIMG1131.jpeg

我没有选择购买春卷的半成品,而是买好了春卷皮、荠菜和香干。

其实半成品和买材料自己做的价格相差不大,但在我家,春卷还得请嬷嬷自己做。她说:“自己做来才有味道。”

做春卷的第一步,便是炒馅。

先把荠菜洗净切碎,再把香干和肉切成丁备用。肉的量不用很多,主要起的是提鲜作用。

WechatIMG1134.jpeg

锅热后,把肉先下锅,煸出油来。再依次把香干和荠菜倒入锅内,翻炒两三分钟便可盛出备用。

把馅放凉后,便到了第二步——包春卷。

把一张春卷皮摊平,夹上适量的荠菜馅放在饼皮的下端,接着沿边卷起,双手紧捏饼皮,覆盖内馅;卷到饼皮中央位置时,把左右两边的饼皮向内对折,继续卷到末端为止。

WechatIMG1137.jpeg

这样还不算完。将淀粉用水散开后,沾点淀粉水涂抹在饼皮收口处,防止春卷散开。这样,一个春卷才算真正做好了。

此刻,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炸春卷。

把一锅油烧至七成热,沿着锅边把春卷轻轻放入后,得时不时用筷子拨弄一下,防止炸糊。

约莫3分钟后,春卷慢慢从白色变为金黄色时,便可捞出装盘。

炸.GIF

春卷出锅后要趁热吃,外皮酥脆,内馅清香,再蘸上一点醋,一股浓郁的野菜香气便会充斥在口中。这口鲜气不仅仅带来了早春的味道,更足以让人挂念到下个春节的到来。

WechatIMG1136.jpeg

浓浓的烟火气在节日的厨房中升腾。春卷一上桌,盘子就见了底。

每到这时,嬷嬷总会说:“慢点吃,不够我再去炸。”

妈妈和我说,菜要抢抢才好吃。我想在此刻,大家“抢”的不只是春卷,更是抢着把节日的味道、家的味道和团圆的味道留住。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宁波人,我却对春卷兴致缺缺,主要是不太喜欢荠菜的香味。

虽说春卷给我带来的味蕾感受不直观,但在我心中,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我对团圆氛围的向往,更是我对春天即将到来的盼望。

WechatIMG1139.jpeg

偶遇家楼下的烟火。

记忆里,每次家里的团圆饭,嬷嬷总是最后一个来吃的。她打趣自己:“我都这么胖了,就要少吃点,不然漂亮衣服都穿不下。”

大家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时,她又一头扎进厨房,一盘盘佳肴经她的手被陆续端出来。

我在外面的饭店吃饭时,遇到熟悉的菜色,总会习惯性地和嬷嬷的手艺相比较。有些菜说不上哪里不好,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每每在这种时候,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嬷嬷说的“味道”——

这是爱的味道。她把自己对这个家的爱包进了春卷里、做进了菜里,也揉进了每餐饭里。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