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为链 如何实现农文旅“跨界”融合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以梅为链 如何实现农文旅“跨界”融合

杨梅红了,由杨梅带动的经济也一片红火。一颗小小的杨梅,不仅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也让农文旅“跨界”融合,催生“甜蜜”产业。

杨梅季一房难求

“近两周周末都没房间了,周一到周四还有少许临时空房可订。”杨梅主产区余姚和慈溪附近的星级酒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梅季一房难求重现了。

“入住率在90%以上,基本都是苏浙沪的游客。趁着周末,周边游走起,游客果园里现摘现吃杨梅,顺便逛逛附近的鸣鹤古镇。”慈溪达蓬山大酒店工作人员孙女士说。

“与去年相比涨势相当明显。”慈溪杭州湾大酒店总经理助理吴碧燕说,来自长三角区域的游客依旧占大头,其中除了亲友走访,也有不少本地企业以梅会客、拓展合作。

杨梅采摘热让酒店房价“水涨船高”。慈溪一酒店负责人告知,近两周周末酒店的房价涨了30%以上。

除了酒店生意“闹猛”,村民也忙得不亦乐乎。“杨梅村书记”张赟最近每天都在“泡”网,发布杨梅采收装箱的小视频。视频里,村民们正忙着打包,一筐一筐的新鲜杨梅将从这里走向全国。

杨梅做成创意菜

初夏时节,游客纷至沓来,为的就是宁波杨梅响亮的名头,以及“一口爆汁”的爽快。

为了让一颗小杨梅茁壮成长,“出落”得更加鲜甜,宁波的农业技术专家在果园间穿梭,选育品种、技术攻关,成为杨梅产业的“最强大脑”。

在宁波市杨梅种质资源库(场),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总站农艺师樊树雷忙得脚不沾地。他告知,这样一个60亩的资源库,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质杨梅品种,除了常见的荸荠、东魁、水晶等,还有安海硬丝、小叶细蒂、晚稻杨梅等。

在技术攻关的“加持”下,与杨梅有关的创新成果已经涌现。

樊树雷说,之前开发的慈荠品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这个新品种在荸荠种基础上培育出来,不仅果实更大,风味也更为明显。为了能“结”出更多成果,他们还在品种保存、技术试验示范上下功夫。

围绕着一颗果子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宁波的美味创造者每年还为了满足游客的口腹之欲,把杨梅的滋味融入美食创新。

“杨梅南北杏薄脆、杨梅争鱼趣……无论热菜还是小吃,杨梅是这个季节最有特色的‘佐料’。”吴碧燕说,为了迎接杨梅季的到来,酒店研发的杨梅主题的菜品已经抢先登陆餐桌。

为了能“放大”吸引力,吴碧燕告知,他们还将制作杨梅甜品等,给前来用餐的客人品尝和对外销售。

“一时热”如何变“长久红”

由杨梅带来的周边游的火热,是一年中的“限定版”。慈溪当地一家酒店负责人表示,这波出游热潮将会在月底随着杨梅季的结束趋于平缓。

随着文旅复苏,这样的“闹猛”场面越来越多。今年“五一”假期,宁波就曾上榜周边游热门吸金地TOP10。当时,宁波周边的各大景区因为“观山赶海”“田园野趣”等特色收获了不小的热度,游客接待量频频“破万”。

热度,是市场需求的体现。由此也衍生出一个关于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问——如何让一时的热度,变成长久的红火?

围绕一颗果子,在宁波,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项目也将落地开花。

在不久前举行的慈溪杨梅节开幕式上,横河杨梅主题公园项目正式亮相。该项目包括笋岙·双井头、竹山·樵隐里、胜陆·精品线、沙河·梅园印象4个区块。

余姚的杨梅走进上海“揽客”,不仅开设余姚杨梅采摘直通车,让外地游客直达杨梅主产区,同时还发布余姚夏季农文旅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

“以杨梅为引,接下来鹿亭的西瓜、临山的葡萄将上市。为了提振文旅消费,我们也推出了微度假游线,打造本地农文旅融合的新体验、新亮点。”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知。

而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宁波从2020年开始举办的乡村旅游季,也为农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带来助力。

在今年的宁波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上,包括大岚镇“神奇大岚茶文化旅游节”“新桥镇枇杷文化节暨村游节”等在内的各项节庆活动,不仅为游客打造丰富的体验,同样带来积极的产业带动效果及集聚发展效应。

据统计,去年,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55万人次,同比增长8.72%,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77.57亿元,同比增长4.95%,带动农村就业人员7万余人,占全市农村从业人员约19%。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