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过端午,从“韧结结”说起……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宁波人过端午,从“韧结结”说起……

又是一年端午时,

你记忆中的端午是什么样的?

是佩五彩香包、用雄黄画额;

是家家门上挂艾草菖蒲,

是激动人心的龙舟竞渡?

是尝一尝“韧结结”的碱水粽,

还是吃一顿丰盛的“五黄六白”?

……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来了解

阿拉老宁波的端午习俗。

“四月种田下秧籽,五月白糖揾粽子”“忙归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从这两句宁波老话中可以看出:吃,是宁波人过端午的一大重要主题。

老底子宁波人吃粽子,有自己的讲究。从一句“五月白糖搵粽子”,就能看出端倪——要用白糖来“搵”的粽子叫碱水粽,通过碱水和糯米的“奇妙”配比,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口感,老一辈人管它叫“韧结结”,年轻一辈则以 “Q弹”来形容。

图片

别家的端午粽多半要趁热吃,可碱水粽哪怕是凉的,也可以大快朵颐,硬是把一道糯唧唧的主食吃成了一道凉丝丝的甜品。

碱水粽配料虽然简单,但碱水粽的制作却大有讲究——尤其是碱水和糯米的配比,会影响到粽子的口感。若是碱水放多了,做出来的粽子就会“硬邦邦”;但是碱水放少了,粽子就会色淡味寡,如同一坨散沙。

图片

宁波人包的粽子与别处不同:别家包粽子多用芦苇叶、茭白叶、芭蕉叶等,宁波人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别家粽子可能是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宁波粽子则是被包扎成棱角分明的三角形状;别家的端午粽多半要趁热吃,可碱水粽哪怕是凉的,也可以大快朵颐。

除了一口软糯的碱水粽,宁波人在端午时节还作兴吃“五黄六白”。2019年,央视《2019我们的节日——端午》栏目组采访《宁波老味道》作者柴隆,他在节目中介绍了“五黄六白”这一端午习俗。

图片

“五黄”指大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各地稍异,有的用黄蛤、黄豆瓣、黄梅等替代,反正是五样“黄”字头食物即可。“六白”则是小白菜、茭白、白条鱼、白豆腐、白斩鸡、白切肉。

柴隆谈到,“五黄六白”中最重要的一道菜就是以东海大黄鱼为主食材的大汤黄鱼。千百年来,宁波人对大黄鱼一直偏爱有加,不仅因为占了东海之滨独特的地理优势,其中更有科学道理:东海野生大黄鱼多栖息在深海,每年农历四月开始洄游到近海海域产卵,端午节前后正是大黄鱼洄游的时候。经过长途跋涉、“运动量”充沛、“肌肉”健硕的大黄鱼,在宁波人的心目中,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如今,人们从菜场买一条新鲜的养殖大黄鱼,再用咸齑、笋丝煮大汤,味道鲜美,可谓鱼中之王。

宁波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1976年,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该钺一面上刻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刻一龙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奋力划船,做竞渡游戏。这件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证明,龙舟竞渡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在宁波盛行。

图片

清朝诗人袁钧所作的《鄮北杂诗》:“鄮峰寿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从此非时来竟,家家十六看龙舟。”描述的正是当时宁波人划龙舟的场景。

宁波民俗文化专家周静书介绍,从史料中来看,中山东路原大河路一带,是旧时宁波人赛龙舟的地方。如今,在东钱湖、鄞州云龙、北仑小浃江等地,划龙舟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体育活动。

老宁波人一到端午还要采艾蒿、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为的是祈求合家平安。

图片

周静书说,艾蒿、菖蒲是带芳香挥发油的植物,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相传,在三江口姚江桃花渡江面,潜藏着一条猪婆龙,常兴风作浪,吞食百姓。唐代武官黄晟为保护宁波百姓,在猪婆龙又出来作孽时,手持长剑,纵身跃入姚江,与妖龙搏斗,英勇牺牲。明州百姓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宁波城家家户户用菖蒲做剑,在菖蒲根雕成黄将军模样,染上雄黄,挂在门前,祈求黄将军神灵呵护。

宁波人的端午习俗里还有“送端午担”。即端午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随同的女婿要准备好“端午担”挑到丈母娘家里。还没结婚的“毛脚女婿”以及结婚第一年的新婚夫妻,很重视“端午担”。端午担,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黄鱼要成双,一只蹄髈、一只鸡、粽子、荸荠、粉干……还有一只头颈涂红的大鹅,据说鹅在路上越叫越发,称“吭吭鹅”。

来源:宁波文化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