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 宁波,一座让人心生温暖的城市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 宁波,一座让人心生温暖的城市

平凡的岗位,却有不平凡的担当;善念凝成的善举,是人性在熠熠闪光。近日,由宁波晚报、爱心企业、社会专业人士评选出的5月爱心事件、人物出炉,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系列发生在宁波的暖心故事。

王忠安:组建志愿队送助老服务,立志当“众家孝子”

图片

1

一边是热热闹闹的吹拉弹唱,一边是修脚、理发等各项便民服务,5月11日,在北仑新碶岭南村文化礼堂,近300名老人在家门口获得“从头到脚”的享受。送服务的是“众家孝子”志愿服务队,带头人名叫王忠安。

早在2002年,王忠安就在北仑凤洋村做起了助老服务。村里一半的设施是他捐赠的,还会每年赞助10万元活动经费,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2015年更是买了一辆商务车,只为接送老人看病。为了把公益做大,王忠安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在8年前拉起了一支队伍,开始频频把服务送进北仑多个农村。

68岁,接近古稀之年,为何要如此付出?他的回答很暖心:“每个人都会变老,如果有人帮一把,晚年生活肯定会好很多。所以,趁我还有精力和能力,就为老人们做一点事。

郑珍显:送发病路人去医院,垫资后默默离去

图片

1

郑珍显是北仑霞浦物流工业社区的一名集卡司机,也是“红蚂蚁”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5月1日晚上8点多,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经过永定河路时,远远就瞧见一人在招手,停车询问后见对方脸色苍白,二话不说就将其扶上了自己的私家车,送往就近的柴桥医院。

由于身体不适,这名患者将自己的车停放路边,却将手机落在了车里。抵达医院准备挂号时,他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于是,郑珍显从口袋里掏出300元给他,见他状态有所好转,便放心离去,未留下姓名。后来,这名受助者根据一点线索辗转找到了郑珍显,将300元钱奉还并表示了诚挚感谢。

“其他人遇到这种事,也会提供帮助的。”面对感谢,郑珍显“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余姚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团队:“妈妈”们的爱让特殊孩子的生命闪光

图片

1

在余姚市社会福利院,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长期卧床,有的有马蹄足,有的体质弱、免疫力低。但是,这些孩子们的背后有一群好“妈妈”,就是院里的护理员们。她们记得每个孩子的入院时间、身体情况,也清楚每个孩子的脾气和喜好。在日常照顾之余,她们还会经常拥抱孩子,比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更多一份耐心。

在福利院工作多年,让护理员邵彩珍和袁虹煦最自豪的就是,在她们的精心照顾下,不少被医生认为不能走路的孩子学会了走路。

其间,这些“妈妈”们体验过很多次与孩子的分离。每当有孩子被人收养,她们的心情十分复杂,舍不得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又为孩子们能去新的家庭而高兴。

“当然会很想念这些孩子,但他们过得好,我们也就放心了!”她们说。

刘虎江:学习救护技能,9年间倾情帮助无数旅客

图片

刘虎江(右一)救助中暑乘客

刘虎江今年53岁,在余姚北站工作已有9年,日常工作是负责巡查余姚北站南广场、北广场以及地下车库的治安秩序、车辆停放等。在每天至少两次的巡查中,经常会碰到乘客犯难的情况,他总是倾力相助。

由于余姚北站客流量密集,旅客疾病突发、摔倒扭伤等情况时有发生,刘虎江专门参加红十字会的培训,学会了伤口包扎、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这些年,他学以致用,救助过低血糖患者、癫痫发作患者、头部外伤男子等多名乘客,还凭着一腔热血,救下过感情受挫想自尽的女性旅客,安置过意识不清的醉酒旅客;自费安顿过与子女吵架走散的老年旅客。

“帮了多少人不重要,关键是希望他们能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生活。”刘虎江说。

忻元华、滕崇:支教界的“神仙眷侣”,8年支教17所学校

图片

2015年,69岁的忻元华选择了支教,2019年,他的妻子滕崇也加入了支教队伍,两人被网友称为支教界的“神仙眷侣”。一个教授科学知识,一个进行心理辅导,8年来,夫妻俩义务支教17所学校,先后为13000多名学生上课,在多个偏远地区留下了爱的足迹。

2021年8月底,忻元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要马上动手术。但那时已经约好10月去大凉山支教,忻元华不能爽约。滕崇懂丈夫,她没有反对,在跟医生确认病情在短时间内可控后,她毅然陪丈夫前往大凉山支教。支教结束后,忻元华才安心接受手术。

“在宁波支教是锦上添花,在山区支教是雪中送炭。”他们表示,只要身体还行,就要在支教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来源:文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