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环杭州湾大湾区几何中心、前湾新区前沿阵地,有这样一个浙江唯一、全国仅有8个的国际合作生态园。它是中意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产城人融合的国际合作生态产业城,也是中欧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块,更是余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就是余姚开放合作的最前沿——中意宁波生态园。
2014年6月,在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意宁波生态园签约落户余姚,于2015年挂牌成立。2020年2月,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落户园区并于6月揭牌。
中意宁波生态园的落地成长,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自成立以来,园区上下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打造宁波对外开放桥头堡、浙江主动融入中东欧战略合作排头兵这一总愿景,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中介桥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工作方针,持续推进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集聚,用8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华丽蜕变。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一直以来,园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扬鞭奋蹄、奋勇争先,聚焦高端化、高新化和高产化发展方向,持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47.9亿元,较2015年累计增长334%,年均增长23.36%;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342.3亿元、59.4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4.5倍、6.6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4.17%、28.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0.7亿元,是2015年的15.6倍,年均增长48.0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7.26亿美元,是2015年的4.3倍,年均增长27.6%。2020年至2022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2.55亿元、34.66亿元和94.07亿元,年均增长达104%。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创新推进“创投+基金”“链条+企业”“平台+服务”等招商引资新模式,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香港基因港、泰睿思等项目134个,总投资超750亿元。其中,中意启迪科技城、吉利30万辆新能源汽车、甬矽微电子高端集成电路IC封装测试等114个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总投资达681亿元。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目前园区引进外资项目共25个,外资项目占比19.4%,其中已投产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4.47亿美元。
“软硬”配套持续提级。近年来,园区坚持以国际化、市场化视野抓配套,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全面推动商业、金融、文化“三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累计投入资金超60亿元。在金融服务配套方面,创新推进“产业+龙头+资本+银行”投融资经营模式,通过成立产业基金、开展融资租赁、参与股权投资等举措,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在全市率先完成宁波前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转型,截至2022年底资产规模已突破273.5亿元。此外,园区积极组建成立生态园母基金、启迪针头投资基金,并充分发挥河姆渡基金、约印基金、复华安鸿和通商租赁等社会资本作用,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项目。
综合环境支撑有力。随着“三大提升工程”(即干部素质、管理服务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得到了坚强保障。人文环境持续向好,系统建立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等人才保障支撑体系,全力打造“忠诚、创新、担当、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环境持续向优,全面开展助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广大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美,配合小曹娥镇完成“污水零直排区”省级创建,以省级“清新园区”创建为契机纵深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开展“除险保安”专项整治活动,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
科技创新加速赋能。园区创新推行“大脑+本体”模式,在大力招引企业生产基地落户的同时,更加注重吸引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集聚,目前正全力打造“三个大脑”。其一为“前湾硅谷”大脑,以中意启迪科技城为硅谷核心,积极引入“两脑一初”企业,现已有35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入驻率达90%以上。其二为离岸创新大脑,在上海虹桥核心商务区建设“中意楼”作为全球宣传窗口和信息融合平台,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企业融入新兴产业链;携手复旦大学共创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孵化培育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搭建意中米兰创新服务中心、宁波中东欧布达佩斯创新基地、宁波中以特拉维夫科技创新中心等境外创新中心,实现境外项目加速和跨境产业对接。其三为企业科创大脑,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专利申报、科技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园区共有各类工程和技术研发中心22家。
来源:余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