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宁波市法学会工作会议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进会召开,全面总结市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谋划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小雄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法学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宣读了《宁波市法学法律专家库和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及法学法律专家库、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名单。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建设高水平的法治智库,充分发挥其‘智囊团’作用”重要指示,市法学会以换届为契机,立足法治实际需求,经过严格审核遴选、媒体公示、会议研究,确定包含30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内的213名法学法律专家库,190名青年法学法律人才,既有专注法学研究的大学教授,又有来自全市立法司法执法机关及律所等法律服务部门的理论和实务专家,专业背景涉及法律、经济、教育、安全等多个领域。
表态发言
会上,参会领导为40名法学法律专家、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代表授牌,3名首席专家、专家、人才代表作表态发言,宁波海事法院、宁波大学法学院、镇海区法学会、鄞州区法学会、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相关同志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论断和战略部署。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前所未有。全市法学会系统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强基导向,聚焦发展课题,深化改革破题,不断开创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宁波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贡献更大法治力量。
会议强调
一、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坚决树牢绝对忠诚。要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强化政治之魂,找准破题之策,创新实践之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要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要敢于发声亮剑,巩固壮大法学主流思想舆论,加强阵地管理,严格对学术会议、课题研究、评奖评优等活动的政治审核,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二、以法治护航为中心,全力争创市域样板。要把法治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要以“浦江经验”为遵循,压紧压实平安建设的各方责任,增强村社自治功能,提升隐患整治效能,放大多元共治势能,加强矛盾问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推进护航发展、风险闭环管控、法治宁波建设、一流智慧善治上争创市域样板。
三、以建强桥梁为重点,团结全域法学人才。要进一步壮大法学会员队伍,拓宽会员来源渠道,丰富会员参与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平台载体,不断扩大会员覆盖面。要在“求同、多元、谋合”上下功夫,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参与案件评查、业务培训活动中为党委政府决策筑牢“安全围栏”和法律风险“防火墙”。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咨询专家库,建立健全法学法律专家人才的推荐遴选、表彰奖励、履职报备等制度机制,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多渠道为他们参与法律服务工作创造机会、提供服务保障。
四、以法治文化为支撑,浓厚全民守法氛围。要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持续深化“八进”“双百”等活动,深入村社、学校和企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要精准化回应法治需求,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开展“菜单式”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服务,配合政法信访维稳等部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平安建设工作。要多元化培育传承基地,抓住全省法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授牌的契机,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法治宣讲、教育培育等活动,同时做好第二批基地的培育申报工作,厚植法治宁波建设文化根基。
五、以强能塑形为根基,全面深化自身建设。各地法学会要以换届为新的起点,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法学会规范化建设。要深入推进“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融合创新,持续深化“一县一品”特色创建,不断提升县级法学会的影响力。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建立一批务实管用的专业研究会,着力打造富有宁波区域特色,跨学科、领域的法治智库矩阵。要用好数字化关键变量,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成果,推动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核心业务整体重构、流程再造,助力全市各级法学会更好地建制度、抓培训、搭平台、优服务。
市法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各区(县、市)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法学会秘书长,部分市法学会市级会员单位联络员,市法学会专业研究会负责人,以及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法律专家、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代表等80余人参加会议。
(凤凰网宁波 顾挺 方欢燕 鲁宽 通讯员 黄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