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北仑区的青林嘉园污水零直排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验收,沿街餐饮店餐饮污水直排加剧小区污水管阻塞等问题得到解决,558户居民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改造工程实施后,沿街店铺地下设置了隔油池以分离餐饮污水中的油脂,污水管道得以畅通。小区内老化破碎的管道完成更换,管体上分别标了‘雨’‘污’字样,楼层间易积水的平台也接入了雨水管。”青林嘉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周平说。
这项改造工程
是宁波“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通过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等手段,从源头切断污染源,将雨水、污水进行分类处置,实现“污水不入河、雨水不入厂”。
俯瞰碧波荡漾
8月8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宁波第六次夺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
鼎重千钧,功在不舍。从2016年在全省率先提出“污水零直排区”概念,到“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开展,宁波的治水行动已经从1.0版升级到了3.0版。
水美姚江
7年“三级跳”
地处宁绍平原的宁波,在治水上一开始就面临“天然”的难题:工业企业多、水系较发达,主要河网均处于全省水系的下游。
把水域治理好,对宁波来说是一块“硬骨头”,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7年间,宁波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污水告别“跑冒滴漏”,实现“截污纳管”,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家门口的河流更清,不再异味扑鼻。
截至去年,宁波已经建成126个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3个园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标杆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
在鄞州电镀集聚区,所有厂房进行统一设计改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流。园区负责人介绍说,所有工业废水经由专用管道输送,进行专业治污处理,每栋厂房还配备有50立方米的废水外漏应急池。
而且,园区还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做到“废气可视化”“危废可视化”以及“废水可视化”处理,实现园区污染物的全流程监管。
在宁波,“污水零直排区”早已从最初的生活小区、工厂企业的点位改造1.0版本、连点成线形成区域化治理的2.0版本,走向了巩固提升与标杆创建并行的3.0版本。
7年间,治水1.0版到3.0版“三级跳”,宁波的做法与目的都非常明确——
不仅要持之以恒,还要交出“高分答卷”。
2022年度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93.6%,同比上升5.4%,功能达标率100%,同比上升2.2%,近岸海域优良率(Ⅰ类、Ⅱ类水质)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均为历史最优水平。
“跳”得高也要望得远
今年4月,市美丽办印发《宁波高质量打造“五水共治”先行示范高地实施方案》,明确了“一年出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塑新态”的目标。
《方案》的重点任务中提到,要打造“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
去年6月,《宁波市“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截污纳管、数智治水等八大专项行动为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全面改善全域水环境质量打下基础。
从中可见
与治水有关的两个方案
一个关键词是“攻坚行动”
一个关键词是“先行示范”
要担起“先行示范”
数字化手段成了开启治水新篇的“重器”
以数字孪生为底座,宁波以现代化监测技术为基础,将打造入河排污口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对地下管网的重新测绘,我们可以更好掌握管道里的排放情况,判断是否出现混排。对整个数字化治水系统而言,这一步正是基础。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方案》里,对于数字治水也提出明确的目标——
到2027年,持续完成治水大脑,拓展数智治水应用范围,全面建成数字治水新模式。
新目标锚定
治水之路上,宁波向前走的同时
也不忘“回头看”
为了巩固成效,我们在今年5月开展了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对已经治理的水域以及返黑返臭风险点等进行排查。
市治水办督查一组组长王津说。
新东港河边的排放口因管道破损出现污水,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企业违规存放油罐发生漏油影响农田,执法人员迅速处理水面油污,还对涉事企业依法处罚……
目前,全市共排摸出问题4942个,其中91%的问题已经整改,自查排摸问题总数和重点问题数在全省排名前列。
六度“夺鼎”的宁波,在未来将担起“先行者”的角色,绘好“大美宁波”风景画,让绿水映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