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让世界看见怎样的浙江?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杭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让世界看见怎样的浙江?

中新网杭州10月1日电(钱晨菲)作为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杭州亚运会的举行让举办地浙江迎来“高光时刻”。本届亚运会赛程已经过半,这场体育盛会让世界看见了怎样的浙江?

竞技体育背后的创新活力

洞见亚运,“浙”里展示着创新与活力。

在激烈的体育竞技场内,记分牌上跳动的实时分数是运动员和观众们获取赛事成绩信息的聚焦点。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亚运会的比赛成绩发布仅需5秒,这是怎么做到的?

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执行指挥长张鸽介绍,“虽然各项比赛的进行让赛事核心系统迎来处理高峰,但基于核心系统实现100%上云,杭州亚运会让成绩发布更快捷和稳定。这也是全球综合性运动会中成绩发布最快捷、最实用的新型技术。”

充满科技感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钱晨菲 摄

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孔纳表示,杭州亚运会用云计算创造了历史,很荣幸看到杭州亚运会实现了云上技术的突破,云计算如此完美地与体育赛事结合,为往后的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好的榜样。

以上述内容为代表,作为亚运史上首次将“智能”纳入办赛理念的一届亚运会,杭州亚运会蕴含了诸多科技元素,让体育盛会亦成为展示浙江创新活力的“科技盛宴”。

充满“智慧”的赛事场馆就是让各个国家和地区来宾体会亚运智能特色的载体之一。如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搭建了国内首个三维场景下场馆运维、运营、赛事保障于一体的立体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19大类5000余个前端设备及系统的集中运维以及设备与监管协同管理。在浙江绍兴,自动驾驶小巴让偌大的棒垒球场馆内部无缝衔接,可满足场馆内不同区域之间参赛选手、民众、媒体等出行需求。

在浙江诞生的一项项科技成果,正让杭州亚运会在实现一个个“首次”中变得具有“未来感”: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零误差的点火仪式,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亚运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打通各类亚运场景;启用“云上亚运村”项目,让杭州亚运会成为首个实现运动员村全面数智化管理的国际大型赛事……

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卫强表示,杭州亚组委就是要围绕杭州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契机,发挥数字经济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将创新科技融入亚运筹办各个环节,擦亮“智能亚运”金名片。

更“智慧”的杭州亚运会,让外界感受着当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脉动,其同时也是浙江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发展路径的呈现。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浙江已在创新型省份打造上持续发力20年。该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20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从57.7亿元增加至超23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0.13万家增加至3.6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8%增至65.3%。

另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视角是“数字经济”。如今在浙江,代表创新活力的数字经济已经是其经济金名片。去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1.6%;该省的产业数字化指数已连续3年位居中国第一。

热情好客背后的开放包容

洞见亚运,“浙”里展示着开放与包容。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杭州向全亚洲发出热情邀约,当四海宾朋汇聚钱塘江畔,亚运史上属于“杭州时刻”的光荣与梦想开始述说,“爱达未来”的和谐乐章就此奏响。

杭州亚运会期间,常与赛事同时冲上热搜的是东道主的热情好客。

“民以食为天”,杭州亚运村共设有6个餐厅,涉及中餐、东亚、南亚及次大陆、阿拉伯及中东等多种风味,足可见东道主贴心、平等地对待每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一位日本记者在杭州亚运村中品尝到各种菜品后,感叹自己“太幸福了”。新加坡一位记者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尝到了“催泪”夜宵,称赞美食“暖胃又暖心”。

杭州亚运村媒体餐厅内设有多种风味餐饮。钱晨菲 摄

热情好客不仅体现于“食在亚运”,“浙”里的生活场景也给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天,参赛之余,不少“老外”开始“入乡随俗”,在浙江开启“玩转模式”。但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遇到一声声亲切问好,亦或是一个个友善的微笑。“人人都是东道主”,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其背后蕴含着浙江开放包容的独特气韵。

连日来,外国友人也时常出现在浙江各地的服饰城、小商品市场内,开启“买买买”模式。

“随着亚运会召开,每天都有‘老外’来,对半砍价,回头假装要走,他们已经掌握了还价套路。”杭州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店主李玲笑着说。敢于尝试的浙江人似乎天生有着“国际贸易”基因,市场的店主们靠计算器就能与外国买家沟通价格,还下载了各种英语翻译软件充当助手,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他们也特地准备了大量零钱。

来到这里的叙利亚拳击队的医务人员穆罕默德说:“这个市场很干净,这里的老板都很热心。我希望自己能享受接下来在杭州的时光。”

“亚运时间”里,东道主用心让各方来宾感受着宾至如归,也让这里开放包容的气质更多地被世界看见。

在中国,浙江以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闻名。在经济领域,有65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经商投资,有约200万浙商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位于浙江的“世界超市”义乌,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过去十年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从95.3亿美元上升到193亿美元,年均增长8.2%……

在社会发展领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超过1600万,在中国仅次于广东,即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来自省外。浙江省会杭州在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等多项指标上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在浙江各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仅成为城市“新市民”,亚运期间,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成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

“中国式浪漫”背后的现代文明

洞见亚运,“浙”里展示着文化与文明。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记者拉曼·维纳斯瓦兰曾在开幕式前表示,非常期待在杭州感受、记录一场精彩的亚运会,特别是科技与艺术结合所呈现的开幕式。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杭州做到了。当仿真桂花瓣伴着阵阵桂香从“大莲花”上空飘散而来,当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借助现代科技之力“刷屏”现场,东道主以特有的浪漫表达向全亚洲展示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动人之处。

惊艳世界的不仅是开幕式,作为办赛理念之一,“文明”在本届亚运会上随处可见。如在杭州亚运村里,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交织的魅力,在文化小屋内展现得淋漓尽致。

杭州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副指挥长莫士安介绍,整个亚运村精心打造了三个文化小屋,分别在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共有近6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品,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运动员的村文化小屋内,一条长达60米的“中华龙”风筝盘旋于小屋上空,象征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屋内,盘扣、缠花和绒花制作技艺、雕版印刷、临安昌化竹编等中国传统技艺一一展示。

杭州亚运村文化小屋内。钱晨菲 摄

来自新加坡的运动员阮嘉恩在体验完临安昌化竹编技艺后表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竹编技艺,是非常有趣的经历,我会把作品带回家送给妈妈。”

文化的传播,活动是最好载体。今年的中秋节将杭州亚运村的“中国味”推向高潮,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们身穿中国传统服饰,成为亚运村里别样的风景线。

来自巴基斯坦代表团的随队官员Masood Ali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此前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并不了解,但他穿上汉服在亚运村度过的这个夜晚,会成为他了解中华文化的契机和开端。

文化多彩、交流出彩,这是与比赛精彩同样重要的目标,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光芒,正透过杭州亚运会,被世界更清晰地看到。

从万年上山文化、八千年跨湖桥文化、七千年河姆渡文化、五千年良渚文化、两千年运河文化以及宋韵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到共同富裕文明图景的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文明的探索、引领未来的现代数字文明的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浙江正在积极探索。

从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独具浙江辨识度的文化项目建成使用,到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288个、农村文化礼堂2万余家,再到全省拥有规上文化企业5915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145亿元,在打造文化强省之路上,浙江正在坚实向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