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海阔,携手前行。
从最初的资源要素合作,到投资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再到现在的“产业飞地”,宁波市将“海”的优势与“山”的资源融合互补,一条“山海并利、山海共赢、山海共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产业飞地,“飞”出资源互补新空间
“云集万象,和成天下”的云和,地处浙西南,居瓯江上游,是丽水市的地理中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洋洋东方大港”的北仑,地处浙东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临港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的引领优势。
北仑与云和相隔300多公里,如何将“海”的优势和“山”的资源真正结合起来,“产业飞地”应运而生。
所谓“飞地”,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
2021年7月,北仑与云和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北仑作为“飞入地”,全面承担产业园建设的周边配套投入;云和作为“飞出地”,全力保障土地空间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等要素。同时明确由双方国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开展合作运营,并在税收分配上向云和倾斜。
走进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的北云飞创现代产业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了解,首期启动项目总用地面积153.6亩,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园区由13幢厂房和1幢综合楼组成,包含8幢标准厂房和4幢研发车间。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天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爱林说道:“园区引进的企业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预计完成招商之后,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
陆海联动,山海交响。
2012年,宁波市鄞州区和衢州市衢江区成为山海协作结对地区。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合作、“飞地”建设,用好“问海借力”金钥匙。
衢江“产业飞地”落地在位于鄞州之东的滨海、鄞州经济开发区内,用地面积为1501亩,其中启动区块601亩,主区块900亩。
浙江易田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的所在地,正是鄞州区和衢江区的“产业飞地”内。
启动区块将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集群。目前已有包括“易田精工”公司在内的10家宁波企业入驻,截至去年底产值超5亿元,成为浙江省首个投产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
衢江区经信局副局长、鄞衢产业飞地挂职干部方利仁表示,宁波经济强、制造业精、人才优,借助宁波的优势,鄞州-衢州两地以飞地平台为支撑,以项目合作为中心,持续壮大“飞地经济”能级,合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成功样板,致力共同发展,携手共富征途。
除了“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建设也同步推进。
科创飞地,孵化出一批高科技项目
一片“飞地”,“飞”出奇迹。
鄞衢两地合力,以“技术在鄞州、产业在衢江”的模式,投入近6000万元创新打造“科创飞地”,深耕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产业孵化与培育。
鄞衢科创飞地坐落在繁华的宁波南部商务区核心地段,将鄞州的高新产业和高端人才资源优势与衢江在人才引进、产业投资等良好政策复合叠加,这一特色众创空间的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其中,孵化的12GWh钠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项目已落户衢江。
“鄞衢科创飞地自运营以来,引进高科技企业18家,院士团队1个,成功评选为市级众创空间。”宁波中物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宁波鄞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勇表示,不仅如此,科创飞地坚持以“鄞州研发+衢江投产”为目的,强化与宁波高校资源联动,以三年内打造省级众创空间为目标,确保平台能够集聚优质科创类和科技型企业。
此外,还有一批“消薄飞地”,通过双方招商引资,用租金或利润倾斜等方式,为浙西南山区经济薄弱村源源不断地注入财源。
镇海—龙游、北仑—云和、鄞州—衢江、奉化—文成、余姚—松阳、慈溪—常山、宁海—景宁等7个山海协作“消薄飞地”累计向7个结对县返利1.36亿元,带动669个薄弱村、逾50万人受益。
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飞地是山海协作的重要平台,发展“飞地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有效打通了浙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
如今,“飞地经济”正保持着高位推进的姿态,推动更多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物流集聚,山与海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助互进,“飞”出了一片山海协作新天地!
(凤凰网宁波 谌洪梦 李德龙 朱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