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宁波市按照“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街镇强执行、村社重落实、网格作底座”的系统理念,打造形成了“矛盾纠纷三不出、化解最多跑一地”工作法。2022年,全市排查基层矛盾纠纷13.8万余件,县级以下化解率达到99%以上。如何会有这般成效,让我们一起找来自宁波的答案——
做实村社网格底座,保障“小事不出村”
注重发挥网格这个最小治理单元覆盖面广、触角灵敏的天然优势,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第一现场化解纠纷。
一是科学设置网格类别。在村(社区)层面,以300-500户的标准,分别划设城市社区、农村、专属3类网格,其中城市社区网格一般以小区、楼院为单元划分,农村网格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专属网格以工业企业、商业、楼宇等特定区域划分,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2652个,并以50-80户的标准划分微网格57204个。
二是配齐配强网格力量。每个网格按照“1+3+N”标准配备,“1”是1名网格长,“3”是1名专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1名兼职网格员,N是网格内的其他包联干部、下沉执法力量和志愿者等,有效凝聚各类治理力量。
三是细化明确网格职责。主要是加强政治引领、源头信息采集、矛盾前端化解、风险感知报告、服务凝聚群众、承接协同事项、应急快响处置、做好疫情防控等8类事项,重心是发现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
四是健全网格运行机制。健全事项准入、事件处置、平战转换等机制,特别是构建了矛盾纠纷发现报送、闭环处置工作流程。针对各类途径发现或转送的矛盾纠纷,以村(社)调委会为主体,广泛发动各类网格力量以及调解组织等,协同做好化解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对调解不成功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上报至“基层治理四平台”处置。
做强街镇“基层治理四平台”,保障“大事不出镇”
宁波积极探索推行街镇内设机构“1+4+X”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扁平化治理架构,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首先建强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功能。各街镇专设综合信息指挥室,及时流转派送到对应跑道,统筹实施协同处置,开展督导考核形成闭环,确保每件矛盾纠纷都有人办、有人管。二是精准流转发挥各条跑道实战功能。将街镇工作机构整合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个功能性平台,统筹调配公安、司法、应急、综合执法等力量,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整体合力。2022年起,全面推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执法力量下沉街镇、进村入格,有效提升行政争议类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三是完善矛盾纠纷快调快处流转闭环。街镇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统一接收上转、平送、下报的矛盾纠纷,对于复杂的及时牵头联动调处,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及时上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流转处理,做到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镇以下,实现“大事不出镇”。
做优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保障“难事不出县”
为强化县域矛盾纠纷协同化解能力,迭代组建社会治理中心,打造矛盾纠纷定分止争“终点站”。一是推动部门整合。县级社会治理中心通过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执法等部门和平台职能,采用“集中常驻+轮流入驻+随叫随驻”模式,实现矛调、司法、综合执法等多中心合一,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二是强化功能融合。完善矛盾调处、协同流转、分析研判、应急指挥、督查考核、运行监测等6大功能,对受理的矛盾纠纷实行“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及时分流、派发进入信访、调解、行政、心理服务等程序,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三是实施分类处置。强化对重点矛盾纠纷的统筹协调、催办督办、问题复盘等闭环管控,对重大疑难积案实行专班、包案、督办化解,对调处不成的依法导入诉讼程序,力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四是注重分析研判。建立中心周碰头、月会商、季分析制度,对县域内矛盾纠纷的类别类型、发生时间、涉及人员、涉稳后果等进行研判,及时预警并提出处置建议,确保涉众型、涉稳型矛盾纠纷能发现在未萌、处置在前期、化解在基层。
做精基层数字化智慧治理,保障“智治提效能”
突出数字赋能、智能辅助,推进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一是突出“一网统管”。依托“城市大脑”,在全省率先建设全市域覆盖的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与38个系统数据共享、22个部门业务互通,动态更新958万人口、115万法人和438万地址数据,对市域全量矛盾纠纷数据进行集成,为精准流转、高效化解、依法处置、预测研判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二是突出“智能决策”。通过集成矛盾纠纷全量事件,开发全量矛盾纠纷风险研判预警应用,实现智能生成重点事件分析报告,辅助多维度会商研判,对高频问题及多发区域及时发出预测预警,形成“高危人员一张像、矛盾纠纷一件事、风险防控一张图”。三是突出“实战应用”。集成贯通“移动微法院”“警网融合”等应用场景,上线21个社会治理“一件事”系列应用,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更专业、更便捷、更有效。
(通讯员黄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