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波全市实现省创全覆盖!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站内

余姚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波全市实现省创全覆盖!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命名第七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通知》,决定命名余姚市等8地为第七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至此,宁波市和下辖各区(县、市)全部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之称的余姚,位于峰峦叠翠的四明山和海天一色的杭州湾之间,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穿过城区。余姚早在 7000 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余姚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动产业转型提速、城乡环境提质、民生福祉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这座千年古城,以璀璨文化作底蕴,以山川秀美作背景,因生态文明建设焕发新光芒。

顶层设计谋划创新发展 描绘美丽余姚生态新画卷

加强规划引领。余姚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组织领导,创新顶层设计,在2016 年全省首创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基础上,重塑机制,机构实行实体化运作。加强规划引领,出台《余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5年)》、《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美丽余姚实施方案(2021-2025年)》,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党政领导实绩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积蓄能量。率先在全省创新建立生态环境信访直通车制度,建立健全信访闭环管理机制。在全省水域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中,余姚水域监管建设经验是宁波唯一县市在全省得到推广。全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余姚模式”,是宁波市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土地综合整治省级精品工程荣誉的县市。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姚江重点支流整治资金补助办法(试行)》。利用生态损害赔偿金开展渔业资源公益增殖放流活动。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发放补偿资金3.3亿多元,资金惠及林农5.1万户15万人,经过20多年封育管护,县级及以上公益林总生物量392.40万吨,发挥生态效益价值近70亿元。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高新技术、战略新兴、高端装备制造、“246”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前列,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入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创建名单,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

图片

位于姚江畔的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新景

美丽余姚出成效。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地表水、大气自动网络监测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获评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四明山区域获“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姚江国控断面菁江渡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连续四年获评省级优秀。投入21.5亿元,着力建成电镀特色生态园区新样板。投入约4.5亿元,以壮士断腕之势实施前后关停搬迁饮用水水源地工业企业(加工点)617家。整治提升“低散乱污”企业(场所)3571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6年的评价等级均为“优”,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全域环境质量提升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四明山区域年旅游人数 741 万人次,旅游收入 21.7亿元,走出了一条“两山”转化的“绿富美”通道。

图片

余姚四明湖省级湿地

打造生态宜居美好典范城市 城乡生活品质提升“展新颜”

幸福城市绿色密码。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美丽城镇行动,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大美格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级小城镇样板4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4个,兰江人居样板城市新区风貌区获省首批试点。先后打造了“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四明山最美盘山公路等多个特色品牌。13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图片

有“浙东延安”之称的梁弄镇秋景

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未来社区”。高水平建设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姚江文化产业带、浒溪线百里风光带、环杭州湾人文滨海休闲带“两区三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生态文明新注解。确定为城市更新省级试点城市。

生态农业增颜提质。生态与经济发展多重叠韵,切实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创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3个。农业“接二连三”加快融合发展,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省未来乡村数字化应用数据对接试点。承办全国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年典型经验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现场会考察点,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图片

河姆渡七千年文化遗址

构筑绿色低碳生态屏障 全方位激活“绿动能”

打造低碳示范样板。“年综合利用8万吨铝灰渣”等4个项目列入省减污降碳标杆项目。首个1000万额度的碳资信普惠金融项目落地。以构建生产高效、空间集聚、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产业链为目标,打造“中意宁波生态园”和“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绿色功能园区,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绿色制造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余姚入选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

图片

中意宁波生态园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成为宁波首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的县级市。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个,4处湿地被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总投资29亿元“余山姚水·心动四明”四明山区域EOD项目列入省首批试点项目,是宁波市唯一入选的项目,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图片

余姚巍峨四明山唐诗之路

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人心。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在东岗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展人工繁育獐野外放归活动。开发的生物多样性课程《蝴蝶探秘》获宁波市第九届精品课程一等奖,入选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率先成立宁波首支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数字赋能万圣村中华鲟保护工程”项目的《万圣中华鲟+元宇宙》计划,被人民日报广泛报道。

来源 | 生态专班、余姚分局、浙江生态环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