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11月14日,由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的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当晚,中国剧协顾问、原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及北京、浙江省、宁波市有关专家、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詹荣胜、副局长江武吉、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阮岳军、余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体、余姚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华红、余姚市北京商会、宁波和余姚驻京办事处、余姚同乡会等领导及广大在京观众观看演出。

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由获得文华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冯静担任编剧,浙江剧协导演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倪东海担任导演,姚剧优秀中青年演员黄利明、黄飞、章旺等担任主要角色。该剧为2021年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先后荣获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促进了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于2022年5月搬上舞台。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该剧经过五版打磨修改,两度进行巡演。特别是2023年9月,在余姚“全国文明村镇”进行七场巡演,直至目前该剧已演出近四十场。本次演出是余姚在浙江“精神富裕和文化先行”时代主题中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的一次展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始终让文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

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的巡演地点涵盖各街道乡镇,并前往周边各县市,积极扩大演出影响面。同时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推动共同富裕主题培训内容,为城乡基层干部演出,通过前往全国文明村、文明镇巡演,“向内转、向下沉”,实现了精“艺”求精出佳作的良好效果。

近两年来,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的巡演地点涵盖各街道乡镇,并前往周边各县市,积极扩大演出影响面。同时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推动共同富裕主题培训内容,为城乡基层干部演出,通过前往全国文明村、文明镇巡演,“向内转、向下沉”,实现了精“艺”求精出佳作的良好效果。

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以乡村的振兴发展折射中国大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重拾人心、夫妻烦心、受诬痛心、对饮诉心、断指盟心、共富同心”的人物行为与情节发展,展现了浙东阳明故里富裕后的当下农村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剧中的主人公姚永昌书记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余姚人,他既深受王阳明先生为代表的先贤精神浸润,养成了淳厚质朴、吃苦耐劳的品质,又秉持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不忘初心的精神,在致富之后反哺社会,引导村民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社会,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真正实现了农村法治、德治和自治的有机结合,也彰显了中国农村最基层村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

本次受邀参加“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继2019年6月姚剧《童小姐的战场》之后第二次献演于国家大剧院。姚剧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演出当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气氛热烈,观众观看互动强烈。姚剧以江南独特的韵味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不少北京观众表示,虽然语言比较陌生,但是通过表演,看到了浙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令他们十分动容。在座的也有不少在京余姚乡贤,他们对家乡姚剧感到十分亲切,对该剧表现的家乡建设感动欣慰。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谈起姚剧来到国家大剧院,讲到了上次姚剧《童小姐的战场》已是同类题材中的优秀作品,而这次带来的姚剧《乡村心事》更是非常“清新”的一出戏,把姚剧推陈出新、守正创新和现实农村题材的创作融合把握的非常好,这出戏能够用轻喜剧的方式讲好身边的故事,踏踏实实的把它演绎出来,其实对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也是非常有启示的。同时,舞台呈现非常有美感,线图的表现形式让余姚的小乡村的“心事”在这个大舞台上显得格外亲切可爱,中间那段舞蹈表演使全剧的喜剧色彩变得更加生动。近几年,姚剧以戏推人,以人助戏,剧中所提到的这种社会情感导向正是现在倡导的正能量。

崔伟,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副厅级)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袁环在观看了姚剧《乡村心事》之后,说这是我第三次在北京观看姚剧演出,第一次是2018年的《王阳明》,第二次是2019年的《浪漫村庄》、《童小姐的战场》,这次是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和20名学生一起来看戏学习一代又一代的姚剧人不断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理念和导向。可以说,他们在服务人民大众、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做到了守正创新、传承出新。

袁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余姚籍学子王楚钦也观看了本场演出,家乡的戏曲来到国家大剧院,王同学非常兴奋,“今天剧组把共同富裕的故事演出来了,明天我们青年一代就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在中国戏曲学院读大四的吴佩璐同学是余姚鹿亭人,非常熟悉家乡戏曲文化,“当时《乡村心事》刚刚筹备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故事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家乡的非遗戏曲工作真的做的越来越好了。”

吴佩璐,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姚剧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是余姚文化底蕴的支撑、阐释与表达。本次演出是提升姚剧剧种艺术特色的完美呈现,也是增强姚剧精品创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艺术构想。姚剧进京对剧种的推动和剧目的创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遗剧种如何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历史文脉,发展创新,姚剧用本次演出明确了三个面向:文化、剧种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