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宁波
宁波 > 体育娱乐 > 正文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一座“柔石桥”,一代革命者,一段辉煌史。11月22日晚,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甬剧《柔石桥》在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这也是宁波市甬剧团继《典妻》《宁波大哥》后再一次入选中国戏剧节,以精品推动口碑破圈,此次《柔石桥》也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演。

舞台中央矗立着一座石板桥,年轻的革命者在牺牲之际向生命发出追问,以倒叙的视角揭开了“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短暂而灿烂的一生。

以最具宁波地方性的剧种讲述宁波英烈故事,在甬剧《柔石桥》里,观众见证了一个意气书生的蜕变与成长,从教育救国的热血青年到以笔作枪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者,“过桥”“探监”“审判”等情节层层推进,剧中柔石的妻子吴素瑛、他的革命伙伴冯铿等重要角色一一登场,与柔石的命运共同交织成理想与现实的组曲,在曲折中蕴藏着生命的自由和暗流的涌动,牵动着全场观众的情绪。

一戏演罢,掌声雷动,久久不息。“柔石桥和传统样板戏的感觉不一样,在甬剧的老底子味道中有非常现代的审美体验。”观众马先生说道,“今天看到很多非常年轻的演员,戏曲的接力棒交到了年轻人手中,觉得特别感动。”

演出结束后的现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女士,代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组委会,为宁波市甬剧团颁发了参演证书和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纪念牌。

两年一度的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艺术盛会,《柔石桥》曾在今年1月荣获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此次在激烈竞争中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再一次吹响了新时代甬剧创新发展的号角。

               在真实历史中传递哲思

“柔石”原名赵平福,这一笔名取自他家乡(宁海县)方祠前一道小桥上题刻着的“金桥柔石”四个字。主创团队前期采风时,在柔石纪念馆看到了一幅这座小石桥的画,便以桥为名展开创作。“桥”,是形式上的手段,也是喻意上的象征。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剧中柔石三次“回乡”与“离乡”都从桥上跨越,连接起他生命的两端。柔石桥是回乡的路,也是离乡的路,是两种抉择的连接,两个世界的中点。走与回,离与归,割舍与守望,始终贯穿在柔石最火热的生命时光,驱使着他、吸引着他不断奔跑,奔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座桥,连接了外界与家乡;一座桥,象征着在现实与理想间徘徊;一座桥,承载了使命和亲情的重量。

“这座桥贯穿了演出全程,它不仅是舞美的表现设置,也是人生之桥、生命之桥、理想之桥。”导演吴佳斯表示,“不仅是剧中的人,每一位观众也都在经历这座桥,怎么走上桥,又怎么走过桥,这是一种对于人生和时代的哲思。”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守正

有别于传统的甬剧演出,《柔石桥》在其擅演的民国题材的形式上,舞台表现手法更为丰富,意境的呈现也更具“当下感”。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当下的观众接收新事物越来越多,对艺术的认知和追求也是更大胆的。”宁波市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在剧中饰演冯铿的张欣溢表示,“我们在继承传统上吸收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希望给年轻观众耳目一新的戏曲体验。”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对于传统戏曲来说,创新与改变不只在于表演形式、演唱方式这些外在呈现,真正的现代化是从内心出发,是精神内涵、审美品格和剧种品质的现代化。《柔石桥》在唱腔设计和创作上进行创新改变的同时,更蕴含了现代理念,“桥”这一意象的巧妙运用彰显着关于“选择”的现代意识的种植,同时摒弃了传统同类型题材慷慨激昂、大开大合的表现手段,《柔石桥》以细微洞察的内心戏推动剧情展开,在塑造民族英雄形象的同时也保留了符合人物实际的少年感与书生气,与现下观众的情感表达、思想观念有更充分的共鸣。

见证甬剧新生力量 《柔石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演出结束后的专家评论会上,专家老师对剧目进行深入的点评。“《柔石桥》有着滩簧戏清新柔和的风格,全剧核心就是‘桥’,简洁又不失巧思的舞台凸显了现代化的创新,故事情节的脉络结构也很清晰。”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表示,“剧中母亲的形象让我想起20年前的《典妻》,这20年来我们能看到宁波甬剧在发展道路上的努力和不断前行。”

                                  (吕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