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色产业,佛山加快构建“1+5+N”模式的特色零工市场发展新格局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聚焦特色产业,佛山加快构建“1+5+N”模式的特色零工市场发展新格局

近日,《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服务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完成课题验收工作,正式对外发布。据了解,该调研报告是在佛山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由佛山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佛山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合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开展的“佛山市人社系统揭榜挂帅调查研究(就业、技能领域)项目——《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服务调研》”课题研究。课题组历时四个月,通过对1200余份企业和个人问卷、近130家单位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了《报告》成果。

聚焦佛山市零工市场发展

提出“佛山方案”

零工市场建设对拓宽就业渠道、壮大新业态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全面推动零工市场发展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人民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手段,是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就业市场的重要途径。据介绍,《报告》围绕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建设和完善特色零工市场服务体系两大主题,通过对佛山市零工市场发展的总体现状、零工群体的分布特征与零工市场供需特点的深入分析,聚焦目前佛山市零工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佛山市零工市场发展的战略路径和进一步完善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服务的针对性建议。

《报告》认为,佛山市的零工市场发展在全国具有起步早、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需求旺盛等显著特点。课题组对目前全市零工总量进行了科学测算:佛山市目前共有“广义零工”群体共计92.79万人,剔除白领零工、派遣零工等职业相对稳定的群体,“狭义零工”群体共计59.55万人。零工群体广泛分布于制造业、建筑业和相关服务业领域,并成为这些产业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佛山市各区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市、区联动打造了诸多特色零工市场,并逐渐形成了“1+5+N”模式的佛山特色零工市场发展格局。如禅城区依托创意聚集产业、南海区依托汽车产业、顺德区依托家具产业、高明区依托乡村振兴产业、三水区依托家政产业等,纷纷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零工市场。

《报告》指出,当前佛山市零工市场发展仍存在“四个相对较低”的突出问题:一是零工市场多以市场自发形成为主,专业特色不鲜明,市场集聚水平相对较低;二是零工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服务标准不统一,零工供需快速匹配程度相对较低;三是新型零工权益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四是企业对“妈妈岗”、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招聘岗位设置比例相对较低。

《报告》建议,佛山市各级人社系统应在着力提升零工市场服务效能、完善零工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营造零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分阶段实施零工“三进”(进社区、进中心街区、进产业园区)战略,健全零工服务市场标准体系,构建平台经济下的零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零工市场零工群体维权职能,擦亮佛山“妈妈岗”地域品牌,大力扶持零工群体创业发展等系列针对性举措,进一步完善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课题组解读《报告》三大亮点

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课题组介绍,本次《报告》围绕课题研究,具有三大方面的特色亮点。

亮点一:深度挖掘特色,精准把握需求,全面总结“佛山经验”。

课题研究期间,佛山市人社局实地考察全市五区零工示范点(集聚地)12个,组织开展了代表性行业协会、企业及政府部门座谈12场,实地走访了五区代表性零工(含“妈妈岗”)企业51家,累计发放并回收线上企业和个人有效调研问卷1219份,全面精准把握企业、零工群体的现状和需求,深入分析各区零工市场特色和布局特征,总结提炼“佛山经验”。

亮点二:充分结合“零享佛山”项目落地实施,促进零工市场运营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课题研究还根据佛山“零享佛山”服务的动态数据、服务情况、成果案例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拓宽人社系统加强零工市场建设的工作思路,对进一步完善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服务,加强零工就业供需有效对接,保障零工群体权益,促进零工市场运营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对标分析寻突破,精准发力促提升。

《报告》通过对佛山五区以及市外城市零工市场服务的比较研究,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零工市场建设成功经验做法的同时,探索佛山市零工市场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和发展之路。报告认为,未来佛山市特色零工市场建设的定位是:打造专业零工市场聚集区、打零工经济改革引领区、打造零工精品服务示范区、打零工共同富裕协作区。在特色零工市场打造的过程中,佛山市零工市场应凸显“产业支撑、市场成熟”,“体系完备、层次立体,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规划引领、共建共享”的特点。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