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土空间“万亩方”,零污染农田建设示范样板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打造国土空间“万亩方”,零污染农田建设示范样板

奉化区在宁波最大的耕地集中连片区,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以打造共富乡村生态田园综合体为基础,以“源头治理、数智赋能、多跨协同”为主要措施,以“零污染”农田建设为主要抓手,开展农田面源污染治理试点。

全域整治

发挥乡村农田基础特色

一是建设高标准土地农田。以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为主线,通过农田改畈(小田变大田)和重构沟渠路网,建设了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良好、适合规模种植的优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约2.73万亩,其道路成网、路桥相通、灌排自如。

图片高标准农田。

二是整治基础性农村污染。开展工业、农业“散乱污”整治,累计清退零星低小散工业企业22处,排污畜牧场所5处,草皮和花木种植8999亩;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街道纳管率63%,终端覆盖率37%,农污收集处置全覆盖。

三是打造升级版“无废乡村”。实现23个行政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收集储运,设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网点18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3%,离田利用率达27.95%;其中金峨村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乡村发展相融合,构建了特色双轨制的营销模式,实现村民家门口“无废”创业。

数智赋能

强化源头过程终端污染管理

一是科技监控实现精量化水肥管理。在13个建制村的土地连片区域建设数智农业产业园、现代化农业园区,安装设置5套田间物联综合监测站、小型气象站、土壤传感器、虫情测报站,在线监测田间植物耗水量、田间持水量、气象环境信息、生长环境信息、土壤环境信息等,精准把握灌溉和施肥规律,指导和优化施肥和用药配方以及施肥作业,实现智能灌溉,有力减少无效灌溉施用肥药;在四维村2262亩农田利用地势创新建立农田灌溉回用系统,水源循环利用,污染减量减排。

图片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

二是过程拦截实现最大化污染削减。新建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砌块排水沟渠4300米,在排水沟渠中每隔20米内悬挂设置含沸石、火山岩及生物陶瓷颗粒滤层的脱氮除磷装置,有效削减氮磷污染;在排水沟出口投放生物蜡水生态调节技术,提高有益微生物活性与繁殖速度,加快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速度;在2座泵房进水口及排水口出口设置由浮岛植物、浮岛载体和水下固定设施组成的生态浮岛,利用微生物固定化和提供反硝化碳源的方式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图片万亩方核心区农田及排水沟渠。

三是提高标准实现现代化污口管控。安装2套水质监测设备,对河道的水质(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氨氮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源环境和污染物溯源情况。引入高度集成、标准化、模块化的植物培植方舱式成套装备及系统,在雷山村建成蘑菇、育苗、牧草等方舱32个,通过空间规划和无土栽培,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的同时,达到整舱“零污染”排放的成效。

图片雷山村植物方舱。

因地制宜

多方集成实现绿色共富

一是发挥“万亩良田”辐射效应。通过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零污染”农田建设提升西坞街道整体生态环境,围绕“水乡古镇+和美乡村+万亩良田”架构,开启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农文旅结合带动消费促进共富。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西坞粮仓、万亩方瞭望台联动庙后周村粉黛乱子草花海节、“山屿火车”乡村露营基地成为知名网红打卡点,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增产增收。推进3710亩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宁波共富菜园)项目,打造连栋薄膜温室18座和数字化无人农场,提高作物种植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农场管理能力,预计年产生态安全蔬菜产品1.5万余吨,将“钱袋子”和“米袋子”有机结合。

三是探索“共富工坊”发展模式。建成万亩方区域“稻生西坞”和金溪区域乡旅共富示范带,推动乡旅共富工坊及研学点位全面铺开。打造金溪生态共富产业园、非遗文旅等共富工坊点位9个,入驻企业97家,增加就业人员823人,人均年增收2.5万元。

来源:宁波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