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下,美瞳赛道保持火热态势。头部国产品牌不断获得资本青睐,全行业连续几年在“双十一”购物节跑赢天猫平台整体GMV,美瞳市场的广阔蓝海成为新经济环境下美妆品类的新机遇,吸引新势力品牌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冰感bekhan成为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在市场上表现突出,在一年内达到了港股上市所需的财务标准。过去的一年,冰感bekhan在天猫上的搜索热度排名稳定在Top2。成为业内瞩目的现象级品牌。
作为90后青年创业团队,冰感在与市场交流的过程中,有何特别的经验?在关于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上,冰感又有哪些思考与沉淀?
本期记者专访来到深圳市冰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聆听故事背后的温度与思考。
记者:冰感创立的契机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团队的创业经历吗?
王佳琪:大部分创业者的初衷可能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我自己本身的取向也是喜欢追求个人成就和价值,在市场调研后我们找到了合适的赛道,刚好有了去做创业这件事情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找到第一性原理,塑造真正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是冰感创业的契机。
坦白来说,创业的经历其实没有一帆风顺,一路上免不了起起伏伏、有笑有泪。规模逐渐做起来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让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说营商环境中存在很多无法完全践行契约精神、合规性的经营者,这对于我们的合作是一种干扰和隐患。随着我们业务规模的扩大、组织的发展,我们几乎是立即重新调整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标准。
后疫情时代,很多人都在主张消费降级、消费疲软,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对创业者的利好机会,因为市场上有大量优质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我们想要把握住这个时代机遇。很多创业者的资源投放都是在贬值的,想找到一个拥有持续增长回报的方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经历了从产品导向思维到现在的跳跃变迁,我们意识到产品本身也是会被迭代的,也是不稳定的。我们所思考的是要找到不变的、持续增益的东西,即“人群心理”。在确定了这个方向后,我们持续在这个版块上深挖,通过研究,我们逐渐掌握影响力塑造、传播路径、不同层级的打法,在市场上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和狂热忠实的粉丝,这个过程给到我们很多成就感、愉悦感,也成就了一批员工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创业路上非常有情绪价值的一件事。
记者:您怎样看待目前的品牌市场,面对竞争有哪些规划
王佳琪:在我看来,国内的品牌市场长期处于一种文化缺失的状态,仍然是“蓝海”,甚至可以称为“无人区”。在早期阶段,大家全力以赴卖货,这时候很内卷,很“红海”;但一直以来专注于品牌经营的商家占比是很小的。仔细想一下,是不是很难想到有哪些中国品牌真实影响过你、感动过你?对高净值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已经不单纯是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一种情绪价值:当你拥有一个商品,你觉得自己成为了更好的人,你拥有了一群伙伴,品牌给你赋予了一种能量。
只要品牌认真做自己的事情,我认为是不会有过多竞争的。营销渠道或许会有竞争,但是对品牌影响更大的更多是文化、理念层面的东西,企业文化的异质性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当你清晰描绘出受众人群的现状并理解他们的时候,你就已经拥有了他们,拥有了追随者。这是消费品创业最好的时代,我们也会加快品牌集团化工作,来应对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
记者:您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对此冰感有哪些规划吗
王佳琪: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是要在保持盈利、保证投资人利益、财务状况良好的同时,更加有责任心,做富有责任感的企业。我们希望看到自己作为企业家,作为商人,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也承担了政治家、艺术家、建筑家、思想家、教育家一样的责任,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我们希望冰感能够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中国商业文化发展为目标,持续为用户服务,创造美好生活和情感体验,为社会的幸福指数做出贡献。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品牌公司,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像冰感一样会赚钱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有责任心的企业,世界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梦想。冰感人未来十年将会坚守我们的理念,坚守我们的文化,坚守我们的梦想。因为只有梦想、理念、使命、价值体系才能让我们走得远。对冰感来说,比“富”更重要的,是“负责任”的“负”。对此我们在公益实践、员工参与等方面进行探索,也正在着手输出《冰感私域运营白皮书》。
记者:在探索中冰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清晰了品牌理念,方便展开介绍一下吗?
王佳琪:关于品牌理念,我们提出“品质生活,由我定义”。这不单是对品牌客户而言,也是我们对员工发展的期待。从客户的层面看,我们希望客户通过选择好的品牌,可以提升自己对世界的摩擦感和体验感,通过选择品牌来定义自己。
而从员工层面看,冰感要做定义市场,定义消费心智的事情,这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希望员工可以在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满足的体验。我们为员工提供不设限的自由发展空间,由员工自己定义自己的成长性。我们尊重员工生活的丰富多彩,也鼓励员工大胆探索,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这句话也同样适配。
记者:公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冰感的员工发展如何与之匹配
王佳琪:公司效益上升的同时,我们也一定会给与员工相匹配的物质条件回报。但从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也永远不仅仅满足于创造更多的高收入群体,我们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在2024年我们也将共同努力,打造冰感员工的幸福指数。我们希望员工不仅仅是物质富有,是精神的富有,我们希望我们的伙伴有成就感,被社会认同,被社会尊重。我们将永远倡导冰感的员工发展指导思想: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不必迎合从众,只需要不断探索,做更好的自己。
2024年我们将逐步上线由未来的上市主体——冰感母公司控股的品牌矩阵公司,也将同步上线各个品牌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当我们的伙伴满足岗位职级、能力、软性素质要求后,伙伴们将被开放品牌项目公司的持股平台持股的权限,也可能进入集团主体的持股平台持股,共同享受团队发展的红利。
记者:在团队员工培养方面,冰感比较关注员工的哪些能力
王佳琪:我们会更看重职业素养、组织价值观、学习和输出能力、员工成长性、业务和破局能力,这也被写进了我们的员工培养理念。我们认为以上每一项在冰感这个组织里同等重要,这在我们为每位员工量身制定的绩效方案里可以得到体现。总的来说,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在冰感的员工实现职业能力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持续努力,无论是在财务成本上,还是对员工发展路径的设置上,我们都坚持人才优先的原则,为员工培养工作留出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记者:冰感过去在员工培养上投入的成本很可观,对此您认为该如何看待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之间的关系
王佳琪:在员工的培训工作上,我们每年付出了可观的成本,仅去年我们在外部学习上的花费就近百万。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在冰感,我们始终坚持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我们有很大比例的高学历、高素质员工,人才的成长所带来的效益不可限量。持续提升团队成员的职业素养,让人才在冰感增值,是冰感组织和冰感人成长的关键。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致力于把有用的知识带回公司来。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育良好的外部劳动力市场,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完全依赖在市场上解决;二是目前国内还未完全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毕业生上手工作的能力还需要培训;三是信息技术更替周期太快,老员工也要不断地充电。
记者:作为青年创业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吗?
王佳琪:我觉得比创业本身更重要的,首先是要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适合的生活方式。我选择创业是因为我觉得这种感觉很棒,我喜欢这件事情,我对品牌工作本身是有热情的。我想要去尝试一些突破性的、开创性的、市场上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并且往往这些事情很快就能收到巨大的成效,会给我很多的正向反馈,这也是我喜欢创业生活的原因。
其次,现在的创业已经不是之前单打独斗的时代了,任何人创业都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我看来,加入创业公司也是创业的一种方式。找到你喜欢、欣赏的一群业务伙伴,并且你认为这群伙伴在一起是可以拿到好的结果的,在这里大家非常有能力且可以互相理解对方,找到自己最自洽、最有成就感的事去做,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业之路。如果能和自己认同的理念在一起共事,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理念,实现成就感的同时也取得不错的收入,我觉得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创业。
另外,创业一定要关注风险。合规性很重要,并且在合规之下保持盈利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希望创业者们可以多思考,找到不一样的、颠覆市场的路径,做到防范风险、合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