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国首个标准、公布十大典型案例……浙江加快这项转化运用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实施全国首个标准、公布十大典型案例……浙江加快这项转化运用

高校和科研机构既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专利研发的引领者,也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

为加快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现场推进活动在浙江举行。

图片

浙江已完成4.6万件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工作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行动目标。在专项行动方案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是4项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具有奠基性、牵引性、先导性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浙江省政府已将专利转化运用行动纳入2024年“8+4”经济政策体系,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教育、经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资等六部门,出台了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方案,确定18所高校为重点盘点单位,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其他省内高校院所同步推进盘点工作,逐一明确盘点时间表、任务书。

截至3月18日,全省已完成4.6万件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整体盘点率达50.4%,占全国总量的35.7%,其中宁波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已全量完成盘点工作,进度全国领先。

浙江发布实施全国首个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标准

为更好发挥专利价值,浙江省专利代理人协会正式发布了《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指引》(T/ZJP1-2024),于3月19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此类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各类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将推动建立相关专利成果有效运用机制,提高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图片

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金融服务超市启动

高校专利的转化运用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浙江省创新打造高校专利转化金融服务超市。金融服务超市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运营基金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打造融“投资基金、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许可转化、证券化”为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浙江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10456件,担保金额3028.07亿元,其中,单笔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贷款授信金额共285.14亿元,惠及企业3994家,普惠贷款金额和惠及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西湖知识产权投行与高校院所、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代表正式签约

活动期间,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长兴)绿色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浙江省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分别作为西湖知识产权投行、高校院所和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各方将围绕专利池构建和运营、专利开放许可和公开实施、专利标准融合、金融服务等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活和转化效率,促进创新成果端、运营服务端和产业需求端,三端融合发展,全力推动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

西湖知识产权投行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通过开展专利收储、运营许可、项目对接和投融资等服务,已累计促成专利转化104件次,转化意向金额超1000万元。

图片

浙江专利转化资源库上线,首批重点专利推送至6780家企业

浙江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根据省内99家高校院所和省外C9高校对自有存量专利进行自评的情况,结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需要,筛选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与浙江省产业适配度高的专利,建立了专利转化资源库。目前,专利转化资源库已涵盖13790件高价值专利。

活动期间,从专利转化资源库中,根据专利质量、技术领域、产业化前景等因素,筛选了首批1365件重点推广专利,现场推送至全省152个产业专利池,并联动“浙江企业在线”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匹配推送至有潜在需求的67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专利评价反馈机制,为后续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产业化提供支撑。

活动期间还发布了“浙江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一起来看↓↓

图片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