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文化馆|“非遗”进校园 助力全球数字技能大赛文化交流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宁波市文化馆|“非遗”进校园 助力全球数字技能大赛文化交流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印染技艺,太奇妙了!”“非常不可思议,看到这么多的精致的工艺品,太美了!”“这简直就是魔术!不起眼的草在他们手里可以变成兔子、香囊、小鹿……”4月 16日,宁波市文化馆在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外国友人驻足并啧啧赞叹。

此次展示活动精心挑选了宁波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草编工艺、清供摆件制作技艺、手工书画装裱技艺、宁海龙舟雕刻技艺等,每一项都是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活动现场,一位位非遗传承人“轮番上阵”,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泥土通过塑形、打磨、上釉,最后送入窑中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散发着温润光泽的青瓷作品;一抽、一折、一压……一顶由蔺草编制的草帽逐渐成型。精彩绝伦的展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活动的进行,展示区迎来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访客。他们是正在参加第三届全球数字技能锦标赛总决赛的选手们。

据悉,第三届全球数字技能锦标赛总决赛落地宁波,有来自中国、加拿大、中国香港、芬兰、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哈萨克斯坦九个国家与地区的20位选手同台竞技。

非遗进校园,在宁波来说并非新鲜事,但在校园内非遗展示遇上国际性比赛还是头一回。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高手,虽然擅长的是现代数字技能,但面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好奇地围观着非遗传承人的展示,用手机记录下这些难得一见的文化瞬间。来自芬兰的Maria Eeva Kristiina Tervo说:“我没想到能在这样一场科技赛事中遇到如此美丽的传统艺术,每一件作品都如此精致,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除了展示之外,宁波市文化馆还安排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能够亲手体验非遗的魅力。

在草编工艺展示区,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学生和外国友人正“沉浸式”学习草编工艺。宁波市级非遗草编工艺传承人冯丽萍一边耐心地指导他们,一边讲解着每个工序的意义和技巧。宁波草编工艺历史悠久,以当地蔺草为原材,有一根芯、二根芯和交眼等多种技法,由传统的草席、草帽、草编扇等逐渐衍生出草编动物、草编玩具、草编画等工艺作品,兼具多样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次展示活动不仅为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们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桥梁”,宁波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吴佳表示。

非遗传承,既要代代守护,也需与时俱进。宁波,这个依山傍海、含珠蕴玉的浙东宝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宁波市文化馆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其中,“非遗进校园”是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宁波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得到普及和弘扬,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学习和了解非遗,将‘非遗’种子撒播在学生心间。

如今,宁波市各地中小学非遗项目课程开展得愈发红火:奉化高级中学的布龙、萧王庙中心小学的锣鼓、二胡等多个学生社团、冯家小学的灰雕、古林小学的风筝……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邀请地方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教师,开设非遗选修课程、拓展课程、地方课程,向学生传授非遗技能,传播非遗。

下一步,宁波市文化馆将扩大这一非遗教育模式的影响力,计划将非遗项目引入高等院校,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继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学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让宁波的非遗之花在校园里开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凤凰网宁波 谌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