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艺术呈现河姆渡文化

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5月7日晚,由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宁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演出的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我市领导傅贵荣、潘帅轶、阮岳军、朱卫东观看演出。

图片

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是为举世瞩目的河姆渡文化而作。1973年,河姆渡文化在浙江宁波余姚的姚江之滨横空出世。丰富的稻作农业遗存改变了过往“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知,实证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13年,同属河姆渡文化圈的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则把河姆渡文化的历史轴线推延至距今八千年,并确认了这里是中国先民伴海共生的最早例证。余姚先民在这块依山傍水襟海的河姆渡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世界上辉煌的稻作文化,人工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更是开创了原始音乐的先河,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骨笛、陶埙和木筒等乐器。

图片

据介绍,此次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系主任郝维亚作曲,著名作家、编剧王爰飞作词,青年指挥家俞极指挥。全曲分为鸿蒙初光、荒野火祭、远古稻香、面朝大海四个乐章,由乐队、合唱、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女中音,通过独唱、重唱、混声合唱、器乐独奏协奏等形式展现河姆渡人的生活形态与精神追求,讴歌河姆渡文化,从河姆渡人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中感遇乡愁,悟生启迪。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拓展了融媒体广播剧《情系河姆渡》的音画意象空间,是国内首部以广播剧剧情创新衍生的交响合唱。

图片

演出现场,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合唱,也有婉转动听的独唱、重唱和器乐演奏。远古的音乐,随着狩猎的脚步,越过丛林,穿越古今,奏响东海的涛声。“我们从河姆渡发掘出来的古文物中发现有鸟哨、骨笛,这些乐器侧面反映了我们河姆渡先民的生活场景,他们是非常热爱音乐的,这也对我们古典音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宁波交响乐团团长童铭告诉记者,这次交响乐将中国传统音乐和宁波余姚当地音乐素材汇入具有强大内在张力的当代音乐,让观众跨越时空、触摸烟火,在音乐的河流中与河姆渡先民相拥相知,感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图片

“河姆渡文化源远流长,这次能够用我的歌声来呈现河姆渡先民的生活场景,我感到很激动!”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表示,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对河姆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图片

“我们以音乐的方式向创造了伟大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致敬,向世人展示浙东远古文明的华彩,向八千年来在长江两岸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前仆后继的先辈们致敬,也向心怀梦想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奋进的所有的奋斗者们致敬!”余姚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