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曙,“科技农耕图”里播种新质生产力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看海曙,“科技农耕图”里播种新质生产力

把育秧从田间搬进“工厂”,自动无人驾驶插秧机驶过水田留下一片“新绿”,通过计算机数据交互,实现环境数据的智能感知……走进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幅“科技农耕图”徐徐铺展而开。

夯实粮食生产“压舱石”

透过春耕这一窗口,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领域初见端倪,催人奋进。2017年,作为农业农村部建设试点项目之一,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落户未来农场,一场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探索,由此兴起。

图片

如今,年逾60的“种粮状元”许跃进,在年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用指尖轻点无人插秧机移动终端,适时调整插秧间距和路径。“一台机器加一个人摆盘,一天能插秧40多亩,比传统人工插种效率提高10倍。”许跃进骄傲地说,“去年,在孙站长他们(海曙区农技站站长、科技特派员孙健)帮助下,我的‘甬优31’超级杂交稻百亩方最高单产1020公斤,打破宁波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

许跃进操纵的无人插秧机,搭载了无人驾驶信息化系统,通过依托物联网技术与北斗定位系统,可实现自动插秧无人作业。而在海曙育秧中心,稻种送入自动化流水线,经过数字化暗室“1+N”叠盘式顺利出苗,整个育秧流程只需48小时。通过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以及前端智能化农业监测设备,人在数据中心也能掌握农机农耕进程、病虫害防控、农情调度监测等数据,做到水稻优质高效精准化种植、防治、灌溉和收割。

攀登种业创新“制高点”

在生物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逐梦畜牧业“优良品种”,同样“热辣滚烫”。

图片

对于动物繁殖来说,良种卵子是基础。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翁士乔带队潜心10余年,历经不计其数的实验论证和技术优化,完成“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项目,成功攻克卵子体外培养质量差、体外雌性胚胎死亡等国际畜牧业技术难题,研制出2种排卵调控新兽药,实现了牛羊优质核心种质大规模扩繁。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海曙区企业获得的首个国家科学技术奖。

翁士乔说:“公司建立了一支80多人的高水准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博士占比16%,硕士占比50%。我们还拥有两院院士在内的10多位高级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目前三生生物已获得新兽药证书二类11个、三类10个,拥有各项专利33个,覆盖牛、羊、猪、鱼等动物的快速繁殖。其中,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戈那瑞林2种排卵调控新兽药,药效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已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铺就科技共富“快车道”

耕耘海曙的“乡村沃土”,需要更多的“许跃进”和“翁士乔”。海曙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典型等办法,支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孵化”全产业链创新团队,加速成果落地转化。

图片

在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孵化”的微链(宁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冬冬博士团队开发的“新一代温室害虫智能计数集群”产品,已初步落地应用。“我们历时8个多月,汇总多地农业产业调研数据、超10万张植物病虫害图片,建立了15种农作物病虫害模型。”宁冬冬说,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数据库”支持,不仅可实时观测到小至1毫米的害虫,还可计算出农场范围内超过200种的病虫害,形成农场害虫实时分布地图,为下一步根除虫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创新铺就共富图景。区科技部门负责人表示,海曙区将充分依托区内大院大所智力集聚优势,深入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完善“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宁波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探索更多科技路径。

来源:宁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