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宁波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

自动播放

近期,宁波市下发《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市域样板 2024 年工作要点》,以市委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全市“三农”工作。5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稳进立、挑大梁、作贡献”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市委一号文件”作解读并答记者问。

过去一年,宁波市“三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县、市)共同努力,取得了新的成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全省第一,农业强市建设得到刘国中副总理2次表扬,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优秀等次,再次摘得乡村振兴“神农鼎”。

一、文件主要内容

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对准中央、省委2024年“三农”工作跑道,细化部署宁波工作,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为主载体,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稳定增收为主线,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升发展,为宁波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市域样板夯实“三农”基础。文件主要任务部分共7大块、35条。同时研究制定了区(县、市)任务清单、街道(镇乡)任务清单、市直部门任务清单等3张任务清单。

一是党政同责抓实粮食稳产保供。提出了稳定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 4 条举措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72万亩以上、14.3 亿斤以上,粮食储备规模达到75.62万吨,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 8 万亩。

二是科技赋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出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深化种业强市建设、提质乡村数字经济、提能乡村“地瓜经济”等6条举措任务,确保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7万元/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种业产值和农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50亿元、100亿元以上。

三是强城兴村融合提升城乡品质。提出了加快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乡有机更新、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标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6条举措任务,实现改造提质城中村150个、100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特色精品村30个,改造提升单村水站 70 座,建设农村公共充电桩 1800 个,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

四是多措并举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出了精准服务农民就业创业、做实做深乡村“土特产”、有效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创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精细实施提低帮扶工程等5条举措任务,建成共富工坊1000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确保农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 11%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 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 70%以上。

五是系统集成深化农村改革。部署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5方面改革任务,新盘活闲置农房2500宗,农业社会化服务总规模力争达到160万亩次以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2%以上。

六是完善治理提升现代乡村文明。提出了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农业农村本质安全等5条举措任务,新增农村“15分钟品质文化圈” 30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4%,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推动乡村治理、乡村文明迈上更高水平。

七是强化优先发展支撑保障。提出了培育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强化用地资金保障、加强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构建乡村振兴热力指数评价体系等4条举措任务,力争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头雁项目) 200人、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落实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70亿元以上。

二、文件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大三农”工作格局。文件对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大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市直部门任务清单明确了46个部门的139项工作任务,推动形成抓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突出以工作指标压实任务。研究提出了 110 项任务指标,既贯通落实省文件工作指标,又新增具有宁波特色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绿肥生产、乡村地区详细规划编制、四类村整治数量、平安村创建达标率、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等指标40个。与2023年相比,更新工作指标47个。细化指标颗粒度,能分解到(街道)镇乡的都予以分解落实,任务分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突出争一流创样板导向。体现在主要指标设置上力求高标准,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0%(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 3%)、和美乡村覆盖率 45%以上(全省 40%以上)、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 11%以上(全省 1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 172 万亩以上、14.3亿斤以上(省 2024 年初步下达任务分别为 170.9 万亩、14.2 亿斤)等。

四是突出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文件把深化农村改革列为7大任务之一,部署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小田变大田”改革、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 5方面改革任务。同时强化了实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数字农业集成技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深化种业强市建设等具有宁波市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举措,推动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三、文件贯彻措施

一是确保体制机制有保障。重点是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要求。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深入实践“四下基层”,常态化落实“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机制等,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优势。

二是确保任务督办有抓手。健全完善市委一号文件重点任务进展定期调度制度,重点抓好110 项任务指标的落地落实,通过季度调度、全年盘点,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协调市级部门、区(县、市)、街道(镇乡)共抓落实。同时,落实乡村振兴常态化约谈机制,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一步凝聚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合 力。

三是确保要素集成有支撑。突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原则上各地每年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乡村产业和相关设施建设用地。整合提升“大三农”财政政策,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投入统计调度、重点政策迭代优化机制,确保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达到8%以上。

答记者问

提问1:刚才发布人提到,要整合提升“大三农”财政政策。作为宁波市“8+4”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今年乡村振兴领域政策有哪些新的举措亮点?

李斌: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8+4”经济政策的8大领域之一,充分凸显农业农村“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今年紧扣“扩需求强动能提质效”经济发展主题,我局深入谋划“三农”工作,做细政策措施“颗粒度”,确保整个乡村振兴经济政策体系做到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一是瞄准“大三农”,更加彰显统筹力。今年政策紧密结合“大三农”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提升工作,按照生产保供提基、乡村产业提能、经营体系提效、农田建设提质、农业“双强”提升、美丽乡村提标、共同富裕提速、城乡优化提档8大提升任务,系统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住建、交通、科技等7家市级部门“三农”政策,共整合支农资金16.73亿元,政策导向性更加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进一步聚焦。

二是瞄准新方向,更加彰显创新性。今年政策更加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发展新赛道。针对我市“三农”领域实情,在扶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渔业提质发展、加强金融支农赋能、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等方面出台新增政策5个,包括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开发农业巨灾保险、成立农户共富基金等系列创新工作。共汇集支农资金1.9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安排3400万元),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对创新农业生产个人和组织进行靶向扶持,努力在设施农业、金融创新、共同富裕等新赛道跑出宁波发展加速度。

三是瞄准高质量,更加彰显热力度。今年政策持续关注和美乡村建设、粮食稳产保供、科技助农强农等中央关切、社会关注、人民关心的领域,充分借鉴我市乡村振兴热力指数研究成果,不断强化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业提升、强村富民等方面高质量发展。其中,支农资金投入和美乡村建设6.73亿元、保障种粮收益1.32亿元、科技强农1.02亿元,分别占“8+4”乡村振兴领域支农资金的40%、7.9%、6%,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同时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地兑现的实效性,确保让群众关注热力度转化为政策发力落脚点。

提问2:发布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请问,今年宁波市委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有什么部署和配套政策?

卞银江:设施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食物要同步推进粮食高产化和大食物设施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设施农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发挥的功能作用都有了新的延伸和更大拓展,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任务紧迫、意义重大。为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型,4月份我市出台了《宁波市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以先建后补的方式支持各类设施农业发展,我市的现代设施农业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策支持范围广。政策支持范围包括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设施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以及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直接相关的其他设施设备等。我们在政策中共明确了33项具体补助内容。

二是政策支持对象多。种植设施、渔业设施、农产品田头冷藏保鲜设施支持对象为农创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从事农业(渔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畜牧设施支持对象为在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或达到备案标准的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农产品生产加工设施支持对象为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市级及以上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相比以往我市实施的乡村产业资金项目,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补助比例更高、力度更大,今年我局安排了现代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并将在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部分资金用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对于各类设施设备投入,市财政按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单类项目,最高补助可以到400万元。

提问3: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是我省强化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请问,今年宁波对这项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杨斌: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浙江省于2021年创新开展“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这一系统性工程,也是新时代下运用“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重要抓手。三年来,我市已经累计实施万亩方7片、千亩方82片、百亩方15片,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优质耕地近25万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下步,我们将持续擦亮这张“金字招牌”,推动耕地集中“连起来”、农业发展“强起来”、集体经济“富起来”。

一是聚焦规模集聚。坚持一体规划、整体开发的原则,超前谋划、系统推进,统筹集成耕地恢复、闲置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田整治工程。年初以来,全市已完成新项目选址立项68片,其中万亩方1片,千亩方31片,预计可建成集中连片耕地8万亩以上。至“十四五”规划期末,全市累计可通过整治形成集中连片耕地33万亩以上。

二是聚焦布局优化。按照“整一块好田”的标准整治好每一块耕地,因地制宜推进“小田并大田”,全市整治项目区内可实现5亩以下碎片耕地减少约56%,50亩以上连片耕地增加约4.9万亩,让“满天星”连成“百千万”。结合集中连片整治,同步开展“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行动,构建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型”农业生产新格局。

三是聚焦效益提升。强化整治后耕地的种植利用监管,打好“人防”+“技防”组合拳,数字化赋能后期管护,让“良田”回归“粮田”。鼓励各地开展“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加强整治后耕地的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积极探索项目区“留白”机制,为后续农文旅产业导入预留空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良田”变成“富田”。

提问4:刚才发布中也提到,文件对“大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有一项是关于乡村建设。请问,今年在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有什么新的谋划?

沈浩: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都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将坚持“国之大者”,从宁波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一是要在人居环境提升上下功夫。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施管线序化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电力、通信、广电等领域管线的安全隐患和杂乱无序等问题的整治,实施140个行政村的管线序化。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等工作,实施农房改造行动,以风貌提升、功能完善、家居更新为主要内容,推进1.6万栋(户)农房宜居改造。

二是要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上办实事。注重农村住房设计引导,持续推进农房设计通用图集的编制,免费供广大农民选用,满足农民群众建房需求。加快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500人次以上,让更多优秀工匠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住房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农房浙建事”系统贯通运行,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要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上出实招。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做体检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通过一系列的向农村延伸覆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现代化建设项目,真正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突出地域特色,按照传统保护、改造提升、新建集聚三种类型,推进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提问5:打造和美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资源力量。请问,今年宁波在这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卞银江:近期,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启动和美乡村联创联建工作,从2024年起,全市计划每年打造100个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典范样板。

一是项目共谋。去年底,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省“未来乡村”创建村、市艺术赋能村为主抓手,列出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村项目清单。今年100个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村,计划实施项目1143个,总投资14.8亿余元,资金由市、区(县、市)、街道(镇乡)、村四级统筹。

二是建设共推。列入联创联建的村,都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科学安排好不同项目的建设时序,实现资源要素向创建村集中,变点上小美到整村大美。同时,可以避免村里今年修几幢房、明年修几段路、后年修几节渠,年年搞建设,年年还是老样子的“怪圈”;可以避免这次弱电下地、下次自来水管下地等反复挖路,造成道路“拉拉链”“翻烧饼”等现象。3月召开了全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部署会,4月举办了全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村书记培训班。至4月底,100个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村,共完成投资4.88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达33.2%。

三是示范共创。在全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方案中,将和美乡村建设分为共性和个性内容。共性方面,通过梳理式改造,推进路边、桥边、水边、田边、屋边等美化提升,建设养老、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和电、水、气、停车(充电)等基础设施;在个性内容中,聚力打造产业型、宜居型、文化型、生态型、景区型等不同类型村庄,与有关部门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庭院示范村、低碳乡村、景区村、文化艺术村等示范创建相对应,真正实现示范共创。

四是成果共享。在100个联创联建村里面,按3至4个邻近的村,组成一个和美乡村片区集群,进行差异化打造,形成一批新的看点和线路。年底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开展比选活动,总结宣传一批典型经验,培树一批典范样板,打响“乡村振兴看宁波、未来乡村在宁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