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道路网密度在全国排第12位 这些区域“达标”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宁波道路网密度在全国排第12位 这些区域“达标”

“要想富,先修路”,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为重点研究对象,持续跟踪监测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道路运行状态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宁波平均道路网密度为7.1公里/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度增加0.1公里/平方公里,排在全国36座重点城市第12位,较上一年度下降1位,与去年宁波GDP在全国的排名相同。

宁波这些区域“达标”

道路网密度,指一定范围内道路总里程与该范围面积的比值。完善的道路网密度,意味着城市的快速路、主次干路、各级支路配置合理,将有效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2023年11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实施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路网连通性和可达性,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按照这一要求,宁波的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都“达标”了。去年,这3区的平均道路网密度,分别达到8.6公里/平方公里、8.2公里/平方公里、8.2公里/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分别增加0.1公里/平方公里、0.1公里/平方公里、0.2公里/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全国的36个重点城市中,只有52个下属行政区道路网密度“达标”,“达标率”仅为24%。宁波海曙、鄞州、江北3区入围,表明这些区域的交通便利化程度,在全国也处于良好水平,能有效支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

相形之下,宁波的北仑区与镇海区的平均道路网密度,则尚有进步空间,均为5.6公里/平方公里。在全国各大城市争相“修路”的背景下,北仑和镇海要想全面融入宁波主城区,势必要建立更完善的交通网络,打通连接宁波其他区域的“堵点”。

织密交通网,宁波如何做?

报告显示,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的17座城市中,中心城区建成区总体平均道路网络密度为6.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杭州(7.8公里/平方公里)、合肥(7.6公里/平方公里)、上海(7.5公里/平方公里)、宁波(7.1公里/平方公里)处于该城市群最高水平。

为织密道路网络,宁波正推进一系列交通建设项目——

如六横公路大桥建设,将打通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这两个港区的集运通道,结束梅山、六横不通高速的历史,并顺接杭绍甬高速公路,对完善浙江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意义非凡;

如228国道海曙段工程(通途路-鄞县大道),是宁波“两横一纵”国道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机场高架进行车辆分流,极大缓解绕城以内的宁波城区交通压力;

如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快速路二期工程,是宁波“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促进东部新城与东钱湖区域的联系,完善宁波市快速路网环线……

根据《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将加快推进重要交通枢纽、功能板块间城市快速路及联络线建设;提高道路稀疏地带路网密度,改善城市支路微循环,形成通畅、便捷的城市路网系统;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一体衔接,实现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

期待宁波巩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道路网络密度优势,为市民带来更具幸福感的出行体验。

新闻多一点

《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前期谋划这些城区交通网络重点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延伸工程、5号线二期工程、6号线延伸工程、7号线延伸工程、8号线延伸工程及其他规划线路。

城市快速路:鄞州大道西延(秋实路-绕城高速)、北外环快速路东延(东外环-杭甬复线威海互通)、奉化西环线、富春江路快速路(进港路-环城南路)、九龙大道(北外环-绕城高速)。

过江通道:大运通道(宁镇路-江南路)、梅墟通道(宁镇路-江南路)、鹊渡桥及接线工程(姚江西路-丽江西路)、句章大桥(万金路-檀江北路)、广泽桥(通途路-静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