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家| 心系患者 勇攀巅峰 ——心脑血管博士、主任医师储慧民访谈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名人名家| 心系患者 勇攀巅峰 ——心脑血管博士、主任医师储慧民访谈

点击查看了解储慧民简介

凤凰网记者:心脑血管病,作为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如冠心病、心梗、脑梗、猝死,都是大家关注度很高的疾病,可有哪些代表性的病例,储博士,请您告诉大家,作为警示,以呼吁社会提前预防,尽早发现和治疗,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压力。

储慧民博士:心脑血管病,是目前除了肿瘤以外,最多致人死亡的疾病,它的总发病率非常高。其中,目前我国因为心源性猝死,而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有54万,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相当于每分钟有一个人发生猝死,而1天内就有1,480人发生猝死。我们把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称为心脏性猝死,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去预防心脏性猝死,乃至如何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引起心脏性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等,可怕的是,它随时都会发生。我们时常听到有些非常有名的演员发生猝死的新闻,包括高秀敏、高以翔等,都是因为心脏性猝死而导致意外死亡。就拿高以翔来说,拍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身体高负荷运转,才会发生猝死悲剧。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首先,我们需要筛选出高危的人群,在平时就做好预防。一旦发生心脏性猝死,我们要有非常好的急救措施,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对意外猝死的这些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通过院前急救把他们救回来,使他的生命得到延续,这会有非常大的社会获益。

名人名家| 心系患者 勇攀巅峰 ——心脑血管博士、主任医师储慧民访谈

凤凰网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做心肺复苏,要及时的救援,那么在这种突发的状态之下,我们如何能在几分钟之内做到这个反应呢?

慧民博士:一般来说,当患者突然出现心脏停跳,就会出现症状,一般停跳超过3-5秒的时候,患者就会发生晕厥,出现意识丧失。心脏如果停跳持续 3分钟以上没有得到恢复的话,那么患者的预后就会很差,大脑的供血以及各方面的脏器恢复都会非常的差,这是大脑严重和持续缺血缺氧的一个表现。所以,我们尽量要在3分钟之内使患者的心跳得到恢复,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当我们在发现这些心源性猝死,突然晕倒的病人的时候,首先肯定要做心肺复苏,通过我们的按压,使得患者达到心肺复苏,让它循环能够恢复,并保持着呼吸的通畅,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储医师(右二)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作手术演示

凤凰网记者:储医师,当时您研究生毕业后,有这么多科室,可为什么选择心血科内科呢,据了解,您29岁时,被医院安排到电生理领域,而最后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留在该领域,心脏电生理又是如何区别于冠脉呢。

储慧民博士:其实我在29岁之前,为患者做了很多的冠心病手术,很多病人需要放支架,放支架,就得把血管打通,减少心梗等等的事件发生。冠心病相对来说比较能够直接地观察到,比如说我们通过冠脉造影,能够看到这个血管有没有闭住,或者狭窄程度,如已经达到了90%以上狭窄,那我们就需要把这个血管打通,这可以减少他的心绞痛、心梗事件的发生,相对来说比较直接。心脏电生理又是属另外一个亚专科,这个亚专科,他专门管理的是心跳的节律,有心跳跳快,有心跳跳慢。其实,在我们的心脏里面,心脏自身是有生理的电流,它是带电的,当我们心脏起跳的时候,它有起跳的“司令部”,再通过“通讯兵”传导,使整个心室得到正常的跳动,这是一个非常抽象,但又是个非常复杂的亚专科。当时我为什么没有把冠心病这个专科继续做下去,而去选择电生理这一个亚专科呢?

图为储医师(右一)在上海胸科医院指导手术

那是因为,我们碰到一些特别的患者,比如说会碰到年轻的女性患者,她怀了孕,怀孕以后,患者突然有一天心跳非常的快,会有持续每分钟两百多次的跳动,但是怀孕的病人不能吃药,也不能随便给她打针,因为药物有可能对患者的胎儿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这样的患者,怎么能让她这个心动过速得到终止呢?又能用怎么样的方法,使她能够得到根治,以后不再发作呢?这位孕妇患的是一种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疾病。形象地说,她的心脏里面,比正常的人多了一条电路,刚才我讲到人的心脏从“司令部”发令,到“通讯兵”传令,这是一整体的行动。现在她(患者)心脏旁边又多了一条“电路”,也就是说多了条旁道,出现两条电路,就会碰线,这一碰线,就会导致心脏持续的快速跳动,使两条电路在轮回的打圈,那么就会导致这个孕妇和胎儿出现生命危险,如持续两小时每分钟200次跳动的话,会导致患者心衰发作。现在能用什么方法把它终止呢?我们可以用射频消融术,直接让多余的这条“电路”消失。为了让这条电路消失,我们就得在不把心脏打开的前提下找到这条电路,可是病人站在你面前,你是看不到这条电路在哪里的,因为它是由一部分细胞的电学性能决定的,它的性能决定了它快速的传导,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抽象又有意思,而且又能瞬间把病人救回来的一门技术。我觉得这个技术,虽然有一定高度和难度,但只要掌握了这门技术,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完全根治病症的效果,即刻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我就着手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从事心脏电生理这一亚专科,专门来管理心脏的节律,心脏跳得快或者跳得慢的这些问题。

储博士在韩国LOVE术式专题报告

储博士(左三)在泰国胸科医院进行手术带教

凤凰记者:感谢储医师的分享。那么您以病人为本,顶住技术难关和层层压力,创造的t love术(左心耳血栓封堵手术),据了解,在当时,左心耳血栓是LAAC手术的禁忌症之一,这种创新突破意味着什么,请您可以用形象化地表述介绍一下。

慧民博士:除了我刚才说的上述病例以外,我们还有做得最多的是心房颤动相关的手术。心房颤动这个疾病,是我们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目前的统计表明,它的发病率达到了1.6%,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就有1.6个人会得房颤。房颤会直接导致患者两个严重后果,一个是心衰,另一个就是中风。心源性的中风,和我刚才说到的心源性猝死,这两个都是我们21世纪要去解决的难题。在房颤的治疗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手术方式,一个是射频消融,一个是左心耳封堵。中风对患者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对患者来说,他可能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这也是房颤带来的最大危害之一。我们现在可以对房颤作预防,主要就是预防卒中,它的治疗理念,一个是抗凝药,一个是左心耳封堵。但是患者在服用抗凝药过程中,有存在着一些不能服药的情况,比如一服药病人到处都会出血,可能会胃出血,或脑出血等等。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大的病人,他的血管非常脆,其他器官也已趋老化,代谢功能都下降了,那么他吃药可能就会存在一些禁忌症。还有第二个可能,也就是说他的血栓太严重,怎么也没法通过吃药把它化掉,并已由血栓引发过中风了,但是他心脏里面还有血栓,还没掉完,用抗凝药也化不掉。针对这种病人怎么办?在我们的流行病学研究里面,发现用抗凝药能够化掉的血栓,仅仅只有60%-70%左右,还有30%是化不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封住,把血栓封在心耳里面,不要让他再掉出来。就像有阑尾炎,我们可以把它割掉,这就得做外科手术。如对左心耳的血栓,我们要割的话,就得开胸,做切口才能进去,而且切割伤面能不能完整恢复,这都是问题。那我们现在的办法是,从腿上顺血管穿刺进去,然后进到心脏里面,用微创的介入方式直接把这个洞给堵上,同时把血栓也封住了,那血栓再也不会掉出来了,患者也不用承受全麻和开刀的风险。但是,在我们常规的介入手术里面,如果心耳里面有血栓,是我们手术的禁忌,就不能做的,在我们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里,都是禁忌症。但是有部分患者有这个需求,他不能吃药,吃药也没有效果,你总不能让我这个血栓永远在那里,随时要中风,天天会中风,那怎么办呀?我们就得替患者着想,患者有这样的一个强烈需求,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他的所求,这也是我们现代技术里面常说的一个痛点。我们医学,其实就是为解决每一个痛点去努力,去攻坚克难,攀登医术高峰。

图为储医生在亚洲博鳌超级医院进行手术演示

所以我们要去实践,通过临床摸索,用心腔内超声,去做左心耳封堵,这是我们的LOVE术式。这个LOVE术式,已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并写入了中国指南。在中国指南里,包括近期发表的中华杂志里面,采用心腔内超声应用于左心耳封堵的手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整个视频,都是由我们来录制的,这一标准采纳了由我拟订的技术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LOVE术式用到患血栓的病人里面,发现完全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在LOVE术式的基础上推出T-LOVE术式,“T”就是血栓的意思,这项技术,在近期美国心脏病大会上(就是全球最高等级的心脏病专科学术大会)进行了专题交流,还有在欧洲的心脏病大会上也进行了专题的报道,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且我们的文章也在世界最顶级的心脏电生理的期刊(Heart Rhythm)上进行了发表。

2024年4月,储博士在美国ACC学术交流会上作学术交流

凤凰网记者:好,谢谢主任。刚才您也提到了,前不久您的成果在美国ACC这个学术交流会上作交流,据了解,您多次受邀出访,在世界各国的心血管领域,进行医术援助并与同行权威专家分享外。您还带领手术团队在国内多地进行医疗技术援助协作、学术交流,请您谈谈,我国目前该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吗。

储博士在巴基斯坦与同行作学术交流

日本专家一行来宁波一院参观交流

慧民博士:其实我们中国的医生,都有很多的一些创新点,中国人,都很聪明,龙的传人呗,就是非常聪明,他们善于创新,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非常强的一个动手能力。我们如何把这些创新点,进行推广,得到应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中国在心血管病领域,应该进一步去把自己的技术作深入的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获益,这是一个发展趋势。5月上旬,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成立了我在国内城市中的第11个名医工作室,因为南昌市第一医院在房颤方面的综合治疗,射频消融技术也好,左心耳封堵技术也好,相对来说薄弱一些,他们就在网上找到了我们,发现我们心律失常团队(中心)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一些优势,就请我们去帮助他们建设心律失常中心。我们通过前段时间的一些工作,帮助他们做了非常多的手术,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医治,也使得当地医生的医治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实现了用现在我们中国自己的技术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储博士在澳门镜湖医院指导手术

我是2002年,加入到我们的心脏起搏电生理团队里,在这个团队,我们做了非常多的一些创新技术,其中的很多创新技术,包括无射线手术等。我前面说的孕妇,心律失常发作,你要去给她做手术,可你必须是在没有射线情况下进行手术,这就非常难咯。我是中国的绿色电生理奠基人之一,从09年我们专门成立了绿色电生理联盟,来专门做无X射线的手术,就是没有X线,但是我能够想办法把管子送到你的心脏里,然后导管能精准地找到你的发病位点。我刚才说了,我们即使打开心脏,你可能也看不到他这个病灶在哪里,但是我们却能够在没有X线、完全“绿色”的情况下到达你心脏的靶点,找到你这条多出来的旁道在哪里,并直接进行消融,这就是绿色电生理,也是我们的创新。还有高密度标测、心腔内超声等,这都是我们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我们已经帮助了全国3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医院,开展了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术,使更多病人得到获益。

名人名家| 心系患者 勇攀巅峰 ——心脑血管博士、主任医师储慧民访谈

凤凰网记者:好的,谢谢主任。那么就目前现今社会,大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这些因素,来如何做到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呢。

慧民博士:对于心血管疾病,大家确实需要从生活抓起,从每个生活细节,每个生活习惯抓起。当今社会,往往是节奏相对来说比较快,比较快的一个生活节奏会导致大家忽略了对心脏健康的关心,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那么,要有个非常好的心脏健康,首先要做到是劳逸结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往往节奏快了,你总是保持在一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一个状态。心脏里面有两个神经,一个是交感神经,一个是迷走神经,这两个神经应该处在一个平衡状,比如说你忙的时候是忙的,你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休息,如果你长期处在忙碌过程中,从来不注意休息,你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那么心脏也是一样,它也需要休息,它在晚上的时候也需要好好的休息。那么有些人,他就因为是工作太忙,老是熬夜,那么他心脏的负荷就会增大,这会促使交感神经的持续兴奋,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包括心衰,还有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导致猝死的发生。我们也经常听说有熬夜导致猝死的很多案例,这就是这些原因。

储医生在印度梅第奇支柱医院作手术带教

储医生(左一)与来宁波一院学习的日本筑波大学专家合影

第二点,跟我们平时的饮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一些患者因为应酬比较多,一个礼拜里面可能天天都要应酬,应酬往往需要喝酒,还有高油脂、高能量的饮食,这些都会加重心脏负担,斑块形成,会导致糖尿病,而且,经常的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脏病,饮酒还会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我门诊时就发现,三四十岁的病人很多。我就会问,尤其那些体型相对来说微胖的病人,你是不是常饮酒啊,是来看早搏吧?病人就会说,我一喝酒就要心慌。除了饮酒这一习惯外,我们还得控制好体重,人不要太胖,肥胖有很多危害,比如说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糖尿病会造成各种微血管的病变,会造成各个微血管的闭塞,循环的闭塞,当然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等位症,而且患了糖尿病的房颤病人是更容易中风的。另外,我们要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睡眠,有一些病人容易打呼噜,其实打呼噜跟肥胖有关系,还有跟各种各样的一些呼吸道解剖结构等都有一定关系,打呼噜会导致缺氧,打呼噜的病人往往存在呼吸睡眠暂停,在他呼吸暂停的过程中会导致心脏的缺氧,经常的心脏缺氧,就会导致心房肌纤维化,心脏提早老化,就会出现房颤的发作。另外,缺氧以后会诱发各种各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室颤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心脏的健康方面引起注意的。当然我们还要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但不是极限运动,极限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呢,我们要健康的运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大家要杜绝不良生活陋习,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呵护好自己的心脏。

(凤凰网宁波 姜澄 李德龙 周骐/采访摄像 顾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