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三个坚持”持续探索“新农人”培育之路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镇海:“三个坚持”持续探索“新农人”培育之路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全省“新春第一会”将乡村人才工作纳入“三支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宁波持续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培育了一大批现代“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此,我们特推出“新农记”专栏,宣传各地做法成效,集中展示宁波“新农人”风采。

当乡村不再是落后偏僻的代名词,培育乡村振兴发展人才,也就成为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时代之需。今年以来,镇海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全面深化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加快构筑乡村振兴“人才矩阵”,扎实推动“新农人”队伍建设持续见行见效、实现整体跃升,持续为高标准建设富有镇海特色的“都市田园 和美乡村”示范标杆持续贡献“新农人”力量。

坚持需求导向,打造乡村人才聚集“高地”

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镇海区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以南岚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引进落地镇海首个农业领域院士级专家工作站,构建形成了政府牵头合作、企业建设基站、专家共享成果的“三方”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图片

2024年3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宁波专家工作站在镇海区揭牌成立。一支由12位农业专家组成的团队扎根镇海,开展农业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研发,以及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等工作,同时为本地农户提供智慧农业场景建设技术咨询等服务。

水果番茄精品园二期项目作为宁波专家工作站的实验基地,占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约7700万元。该项目计划建设一座全智能设施温室,通过智慧农业场景的深度应用,实现传统农业向“低能耗、高效益、易管理”的工厂化智慧生产模式转型,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坚持自主培养,厚植乡村人才成长“沃土”

镇海区加快落实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联动宁波专家工作站、科研院所、田间学堂等乡村人才培育资源,优化提升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分级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人才队伍。今年以来,镇海区入选省级基层农民田间学堂3个,累计已开展“新农人”培训548人次,新增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1家,入围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人,农创客数量增至420名。

图片

2024年5月,来自镇海的30名“新农人”先后赴鄞州区的天宫庄园和明州田语生态农业园、奉化区的九岙水蜜桃园和水蜜桃分拣中心等地参观学习。参加本次培训的“新农人”,是镇海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农文旅等新型农业相关领域的经营主体。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新农人”们仔细询问、观察、听讲。授课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和困惑,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今年我区已开展10余期‘新农人’培训,之后我们还会筛选一些发展比较突出、值得镇海学习借鉴的地区和基地,继续为‘新农人’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引进先进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为乡村振兴添动力。”镇海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坚持强化服务,涵养乡村振兴人才“生态”

立足近郊区位优势,镇海区充分发挥省市农科教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畅通农业经营主体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新农人”对接服务和指导力度。持续组织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参选“浙好农产品”系列推选、市级精品番茄推选、“镇蜜”番茄节等赛事活动,为新农人提供施展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年,镇海区在“浙江好番茄”推选活动中获奖总数全省第一,“乡村工匠”陈月波制作的松花金团成功上榜“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图片

“入驻工坊的新农人可享受金融优惠、消费直补等一系列政策服务……”在镇海区澥浦镇沿山村,有一座由村居改建而成、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建筑人气很旺,正是澥浦镇“共富工坊”综合服务中心。自2023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首批16名新农人正式进驻阵地开启“乡创”梦想。该服务中心设有青创工坊、工坊讲堂、工坊会客厅等7大功能区间,可满足“新农人”关于产品展示、电商带货、青创培训、产业协作等需求。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综合服务中心导入各级资源,面向入驻中心的新农人发布“共富青创15条”,内容包括专家指导、技能培训、优种培育、人才培养、金融优惠等,助力新农人在乡创舞台大展拳脚。

来源:宁波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