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占比过半!宁波余姚马廊厦遗址揭开面纱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越窑青瓷占比过半!宁波余姚马廊厦遗址揭开面纱

马廊厦,一个听上去有点古朴的名字,自带故事感。今年4月至8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

图片遗址东区航拍

本次发掘的是马廊厦遗址东北部的一小块区域,具体位于余姚市朗霞街道马廊厦自然村村西约300米处。其文化层年代从早到晚可分为商周、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时期,延续性较好。本次发掘共发现遗迹102处,出土小件标本1163件,包括类型多样的生活类遗迹和陶瓷器,比如东周原始瓷、汉六朝鸡首壶、唐五代墓葬、宋元骨质象棋……

出土遗物中,越窑青瓷占比过半。该遗址以西是曹娥江流域窑厂,以东是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厂,像“夹心饼干”一样,不可避免受到两大窑厂的影响。

图片马廊厦遗址所处位置

1.越窑的“先声”

马廊厦遗址堆积深度仅0.3-1.6米,年代最早到商周,但其“序列”很完整,从商周到明清,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在这里生产生活,留下相对丰富的生活类遗存。

商周时期的遗物主要是“陶瓷”,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印纹硬陶以陶罐为大宗,纹饰类型丰富,有米筛纹、麻布纹、席纹、米字纹、网纹、重回字对角交叉纹等,基本囊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所有硬陶纹饰。

原始青瓷以瓷碗、瓷杯为主。其中有一组7个瓷碗,出土时叠放成套,内底与内腹均可见拉坯时留下的细密轮旋痕,体现出较为成熟的烧制技术。

图片出土的一组瓷碗

汉六朝时期遗物多为青瓷,器型以碗、盘、罐、盂、杯等日用瓷器为主。器物装饰以弦纹和网格纹为大宗,部分瓷器口沿及内壁饰褐色点彩,少量盘、碗内壁刻画四线仰莲纹。

在发掘现场展示的遗物中,有一件西晋鸡首壶的“鸡首”残件,以及灯盏,都是该时期代表性的生活类用品。

图片鸡首壶残件

“越窑生产鼎盛于唐五代,萌芽烧造始于汉朝,这些汉六朝青瓷应当都来自周边窑厂,属于早期越窑产品。”马廊厦遗址考古领队梅术文说。

2.使用于日常的瓷器

马廊厦遗址唐五代时期的遗存较少,遗迹仅发现一座墓葬,遗物以碗、盘等日用瓷器为主,虽然数量不多,还是能看出技术的进步。

比如该时期瓷器胎体洁白坚硬,相比西晋南朝瓷器明显变薄,釉色以青黄为主,多为素面。器型方面则显示出唐五代的代表性特征,大量瓷器都是花口造型,发掘现场以一件葵口碗为典型器。

图片

图片葵口碗

宋元时期,瓷器工艺大繁荣。出土遗物中,青瓷仍占主流,但同时涌现出许多新的文化因素,定窑、龙泉窑等综合南北方窑系特点的瓷器纷纷加入。

从纹饰看,这一时期的瓷器以素面为主,偶有刻划花、褐色彩绘、开片、模印等装饰手段。器型方面则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不同窑口的碗,还有用来盛酒的韩瓶等。

图片

不少器物上都有文字,比如“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崐山玉片”,呈现出对生活美好的祈愿。

“马廊厦遗址很重要的特点便是‘生活化’,没有特别突出耀眼的器物,所有东西都使用于日常,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梅术文说。

图片写着“天下太平”的瓷碗残件

3.余姚地区年代序列最完整的遗址

以往余姚地区所发现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遗址主要集中在余姚城区,如杜义弄汉六朝遗址、花园新村遗址、巍星路窖藏等,集中反映汉六朝时期,余姚古城社会的发达程度。

马廊厦遗址位于余姚北部,靠近杭州湾,河网密布,以往极少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这次发现却用事实证明,商周时期开始,这里便有人类生活,而且是“姚北平原一处大中型人类聚落”。

本次发掘的只是马廊厦遗址东北部的一小块区域,还有大片面积未及发掘,其呈现的整体样貌或许会打破对杭州湾南岸早期生活的“刻板印象”。

图片遗址西区航拍

图片汉六朝时期房址

“马廊厦遗址文化内涵清晰,时代明确,是余姚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一处遗址,构成余姚地区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梅术文表示,该遗址所出土陶瓷器,体现出了该地区陶瓷发展的完整脉络。曹娥江流域和上林湖两大窑厂一西一东,无疑对遗址日常生活类器具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瓷器所体现出的多样窑系交流与融合的特点,比如釉下白地彩绘风格的磁州窑、吉州窑,以及定窑风格芒口瓷碗一起出现,则证实了“南北方之间瓷器的贸易与流通”,以及“各窑系之间风格的借鉴与融合”。

来源:宁波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