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贤庠镇碶头陈村是浙江省文明村,该村利用自然风景和朴实民风,打造特色婚俗馆、特色花田景、特色迎亲游、特色致富路,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观光,让传统婚俗文化赋能文明乡风,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浙风十礼”。
在文旅活动中培育有礼新风
几年前,民间收藏爱好者华飞回到家乡贤庠,发现文化礼堂三楼闲置,便有了将藏品贡献出来办展馆的想法。后来经过多方筹备、装修,一千多件婚俗藏品集中亮相,成为宁波地区首个村级浙东婚俗文化馆,今年又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
婚俗文化馆的加持,使村里的文旅活动骤然增多。开门迎客,首要的便是扮靓家园,提升村民素质,在让游客感受到碶头陈村人热情好客的同时,能感知到他们的文明素养。
碶头陈村优化了前期推行的“贤锋指数”文明测评体系,小到庭院卫生、邻里团结,大到诚信友善、志愿服务、公益事业,都被分解成各个加分项。目的就在于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家园建设中来,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出一分力。
泮彩芬家是村口第一家。作为村里的门面,她家的清洁卫生、垃圾分类一直都做得不错。同时,泮彩芬也是村妇联执委,承担着指导别的村民做好垃圾分类、门前三包、庭院美化的任务。村民老陈以前家里的废旧物品舍不得丢,堆在自家院子里,感觉这事和村里没关系,但是现在他按照村里要求进行了清理,并在泮彩芬的指导下种上盆栽,学会了修剪,他才发现这个庭院清爽漂亮了很多,还有游客走进他家参观。于是,他对村里的活动也热心起来。
今年初春,村里举办了第二届“花田喜事·十里红妆”开游活动,碶头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迎亲队伍巡游需要100多人共同参与完成。老陈和其他村民纷纷报名,主动参与,人手不够,就把在县城、宁波工作的孩子、亲戚都拉来帮忙,有的参与巡游,有的组织成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给游客提供服务、维护秩序、清理垃圾,让数千人参与的活动井然有序。
文旅活动让小村成了镇里的“文明之窗”,而窗口效应又激发了村民文明共建共融意识,学礼践礼的文明新风,真正融入了村民生活。
在家园建设中涵养有礼新风
以婚俗文化为核心的文旅活动火爆,引来了大流量。如何把基础设施完善好,拉长婚俗产业链,将“人气”变“财气”?
碶头陈村不断完善土地集中流转制度,持之以恒改造田园道路、河道景观、村落环境。为了美化环境,村里规划流转土地,按季种植粮食、花卉,实现四季有景,游人不断。同时,分步开展整村改造提升,把“囍”元素植入村庄每个节点建设,打造婚俗特色文化礼堂,浇筑“花海巡游”步道,建成草坪婚礼基地、喜鹊花桥、红妆之路,为婚俗有礼新风营造浓厚氛围。
游客进村来,要设法留得住。约600平方米的凤鸣苑,由烧烤场所改造成音乐花园餐厅;村口的旧泵房,改造为后园西餐厅,售卖乡村咖啡;游客中心陈旧的外墙,改造为整面鲜红的玫瑰墙……一个个网红打卡点的打造,一方面吸引外地游客结群打卡,让他们在碶头陈感受到宾至如归,感受到有礼新风,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改变,在村民心中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涵育有礼新风。
在文化传承中培育有礼新风
创立浙东婚俗文化馆,是为了创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象山自2016年以来开展的婚丧礼俗整治进行融合,突出时代特色,深化农村的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的婚俗新风。
一方面,该村积极践行婚宴不超300人、宴席只开一次、都放在文化礼堂的标准,根据四季时令制定8套样式、21个时令菜品,让喜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另一方面,碶头陈村又深入挖掘浙东婚俗文化潜力,与当地非遗产品、特色农产品合作开发喜醋、喜饼、喜橘等伴手礼,打造“花田有礼”展销厅。以前村里每次办酒席,总能听到“现在的喜宴伴手礼既贵又不实用”,而现在则是来参加喜宴的年轻人争抢着要伴手礼:“这个伴手礼设计精美又不贵,好时髦!”
如今,碶头陈村已成为一个“网红村”。这红,既是婚俗文化的红,也是村容村貌的红,更是有礼新风的红。有礼新风习习而来,在润物无声中熏陶、在美美与共中浸润、在德者有得中生根,营造了“人人懂礼、人人有礼”的文明新风尚。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浙东婚俗劲吹文明新风,碶头陈村将以文明为底色,以发展为动力,进一步擦亮婚俗传统文化村金名片。
来源:文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