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王堆汉墓
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
由中国港口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联袂呈现的展览
“绮丽长歌——马王堆汉墓的永恒之旅”
在港博拉开序幕
本次展览包含展品174件/套
其中珍贵文物106件/套
这也是马王堆汉墓文物
首度在宁波亮相
马王堆汉墓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挖掘,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本次展览以马王堆汉墓中轪侯家族的随葬器物为切入点,为观众展开一幅西汉初期的贵族生活图卷。
马王堆汉墓部分发掘成果
▲朱地彩绘棺
▲单层五子漆奁
▲云纹漆水盂
· 展览信息 ·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1日—2025年1月5日
展览地点
中国港口博物馆临展厅
本次借展的展品中,有云纹具杯盒、印金银火焰纹纱、朱红色菱纹罗手套、黄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香囊等珍贵文物;有《天文云气杂占》《春秋事语》《黄帝四经》等孤本帛书;还有直裾素纱襌衣、T形帛画、朱地彩绘漆棺、马王堆女尸、双层九子漆奁等不宜借出展览的珍贵文物的精美复制品。
▲直裾素纱单衣
▲云纹具杯盒
▲帛书《五十二病方》
▲“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
▲朱地彩绘漆棺(复制品)
珍宝云集,一眼千年
欢迎大家来中国港口博物馆
掀开“马王堆”的神秘面纱
品读汉代文明的璀璨诗篇
延伸阅读
保护研究辛追遗体的一位专家是宁波人
据北仑区文保所工作人员陈一鸣介绍,马王堆汉墓发掘还与北仑有一定渊源——1972年至1974年,参与并主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即辛追夫人遗体)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一位宁波人,王鹏程。
王鹏程(1921-2003)是宁波北仑白峰上阳㢀头王氏,其父亲王守钦与母亲钟雅为育有三子一女,都比较出色。王鹏程是长子,为解剖学著名教授,湘雅医学院院长。
1946年,王鹏程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后留校任教。1954年组建湖南医学院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教研室,王鹏程为该教研室的创始人。
▲马王堆汉墓外景资料图
1972年,长沙市东郊马王堆汉墓发掘,内棺打开,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女尸全身皮肤覆盖完整无缺而润泽,摸之有滑腻感,触之肌肉还有弹性,肘、指、踝等关节尚可活动。
这一惊人发现,在湖南省博物馆内引起了轰动,有人认为保存如此完整的西汉古尸,是世界上的奇迹,应请示上级对古尸作出处理。
▲本次展览中为复制品
湖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同志打电话请王鹏程去看。王鹏程断定尸体距今两千一百多年,保存如此完好,有极大的科研价值。他立即和湖南医学院副教授关洁如,和学生彭隆祥、曾嘉明、祝明方、刘里侯等几人对古尸作了初步防腐和保存处理,并制定出古尸研究初步方案,获得批准,并成立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领导小组。
王鹏程和他的学生彭隆祥都被吸收为领导小组的成员。经过他们的初步研究,确认这具西汉古尸在医学上有重大科研价值,它将为研究尸体保存以及古组织学,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医学发展史提供极为珍贵和丰富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他们建议应该对古尸进行解剖,以做进一步多学科综合研究。
▲1987年三兄弟回上阳村,在村桥头合影。左起王能远、王鹏程、王骥程
1973年3月,国务院就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专门下达了一个文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古尸科研大协作。当时参加这次大协作的科研单位、医学院校有35个,科研工作者达83人。
在古尸研究全国大协作组建立后,王鹏程和他的助手彭隆祥、曾嘉明、刘里侯制定了古尸解剖方案和科研计划。在解剖方案中他们提出了108项解剖项目。对古尸研究提出了3个专题,即保存原因、保存水平和病变死因。围绕这3个专题制定了详细研究项目20余项。
王鹏程主持了这次古尸解剖和科研工作,并担任古尸研究论文专集的主编。一部40多万字,500余幅图件的书稿《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经过王鹏认真进行审阅修改,以翔实的资料、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证提交出版。
此后,王鹏程还执笔撰写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综合报告》《研究经过和防腐处理情况》等颇具见地的论文,反映马王堆汉墓古尸研究的成果。
他参与并主持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最终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来源:宁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