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这位102岁老人,每年坐着电动轮椅去捐款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海曙这位102岁老人,每年坐着电动轮椅去捐款

近日,家住海曙区西门街道柳庄社区的陈康松收到了一个生日蛋糕。那天是他102周岁的农历生日,送蛋糕的是他的邻居吴女士。

“陈叔叔一生很不容易,年轻时为家庭打拼,到了90多岁还在照顾生病的阿姨。现在阿姨走了,但他和街坊邻居的关系都特别好,我还收到过他给我买的生日蛋糕。”吴女士说,就在半个月前,她起床后在自家饭桌上惊喜地发现了陈康松送来的蛋糕。“那天是我60岁生日,连我的老公都没记得呢。”

14岁学艺

理发店工作至70岁

正如吴女士所说,陈康松一生坎坷。

他是温州瓯海人,14岁那年为了生计在老家学了理发手艺。

图片

1946年,陈康松第一次来到宁波,在江北一家理发店里帮忙打工。新中国成立后,他就成了国营理发店——宁波容光美容美发店员工。

不过,1960年,陈康松带着家人陆续回到了老家温州。

“当时,国家很困难,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我爸就到老家谋生计。”二儿子陈建国说,陈康松有3个儿子,除了大儿子留在温州外,1975年一家人又回到宁波。技术精湛的陈康松也回到了容光美容美发店。

陈康松回忆,当年的容光有5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楼,楼上是女宾部,楼下是男宾部。

“当时几乎没有个体理发店,过年前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到过年前半个月,店里就会取消所有休假,来烫发的顾客多得在门外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7点半要忙到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一天为几十个客人烫头发。“不少理发师的手都被药水烧破、浸肿,也有把脚给站肿的,除夕夜也要加班到晚上10点。

图片

但是在4年后,为了让二儿子陈建国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陈康松选择了提前退休,陈建国顶替他进了容光美容美发店。

虽然退休了,但陈康松继续在店里帮忙做保管员,随后又到一家单位担任理发员,一直做到70岁才真正退休。

图片

2000年,宁波私营理发店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曾经辉煌一时的国营容光美容美发店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年三次

爱心捐款数千元

80岁那年,陈康松又选择回到老家温州养老。但在宁波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反而对老家有点陌生了。

95岁时,他又回到了宁波。但是没多久,妻子就因为中风卧床不起,陈康松坚持照顾妻子,喂她吃饭,还要服侍大小便。

“我们邻居们也都惊呆了,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有这么好的身体。”吴女士说起这件事,对陈康松又是夸赞又是钦佩。

图片

4年前,妻子去世了,陈康松的身体也像耗尽电力的电池一样,大不如前。除了高血压,老人没有其他基础病,生活基本能自理,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陈建国夫妇每天都会来帮忙照顾。

中午和晚上,陈建国会把菜端到老人家里。老人自己会把米淘好,放到电饭煲里,时间差不多了就会插电并按下按键烧饭。

“老爸什么都吃,我每餐会准备一荤两素或两荤两素。”陈建国说,在85岁之前,陈康松每顿都要喝上二两白酒或半斤黄酒。“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没有喝醉过一次。”同样在85岁之前,陈康松每天晚上都吃得很饱,有时候还会夜宵加餐,不吃饱的话就会睡不着。

图片

现在,每天早晨5点,老人会准时起床,带着拐杖,开着心爱的电动轮椅到附近的公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打开录音机,收听温州鼓词——一种流传于温州的民间戏曲。

到了六七点,他就会找一个早餐店买点馒头,回家就着麦片一起吃。

回到家后,老人就会或坐或躺,听着温州鼓词;吃完晚饭,他还会在小区里走走转转,遇到邻居就会闲聊一会儿;回到家后,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节目。

图片

“大家都很佩服父亲,电动轮椅其实很难开的,全靠手劲来掌握速度。”陈建国说,虽然他和邻居们都担心父亲的安全,但父亲还是执意要开出去。而在四五年前,老人甚至还开着电动轮椅,由他陪着到慈善总会捐款。

“一年要去三次,每次捐几千元,一年至少捐赠上万元。”但去年老人的身体不能支撑自己再去慈善总会了,他就在慈善一日捐的时候,专程到社区捐款。

图片

“我每个月的养老金加上高龄补贴也有5000元,小时候自己也吃过苦,现在我想着不要再有人和我们以前一样受苦了。”陈康松说。

来源:文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