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小托育”事关“大民生”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余姚:“小托育”事关“大民生”

10月10日,余姚市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市托育园开园,首批20名幼儿分为两个班级入托。

作为余姚市首家公建公营托育园,余姚市托育园拥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共设5个托大班、2个托小班和1个乳儿班,可提供140个托位,首批开设两个班共提供40个托位。“托班招生情况是否未达预期?”对此,市托育园执行园长袁文坦言,作为一个新开园,在已错过9月开学季的前提下,有20名幼儿入托,这样的成绩已然十分亮眼。

据悉,余姚市已实现普惠托育服务全覆盖,142家各类托育机构可提供约5755个托位,其中普惠托位占比80%以上,常住人口千人托位数已达4.5个。

但值得注意的是,余姚市部分乡镇(街道)托位供不应求,更多乡镇(街道)托位则供过于求、空置较多。全市现有托位整体使用率不高,部分托育机构实现健康稳定良性运营实属不易。近年来,余姚市首家通过备案的0岁-3岁托育机构,及近20家未备案托育机构,受到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已经关停。

家长对托育服务有现实顾虑

图片

“附近家长到我园入托的需求仍较大,现托班共有18个幼儿,明年开春来的孩子还会多一些。”朗霞街道小红花幼儿园园长赵军波说,该园服务的家长群体主要是周边常住或临时居住的外地居民,每月650元保育费,以及随时入托、延长托管时间等服务,为大量双职工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外地常住余姚的刘女士两年前生了二胎,现全职在家带孩子。从早到晚孩子一刻都不能离开视线,长时间围着一个人转的生活让她有些苦闷:“我们夫妻俩到余姚十多年了,只能自己照顾孩子,等孩子长大些我就跑几家托育机构转转,了解下情况,选择一家公办、普惠的,让他入托接受专业照顾和教育。”

“可能二宝快要读幼儿园了,会考虑把她送到托班提前适应,过渡一下。现在孩子21个月龄,需要一对一的生活照护,家里老人可以更多地去适应孩子,不需要孩子去适应环境,我们觉得更放心也更经济实惠。”临山镇本地居民应女士表示,如果附近有值得信任的临时托、半日托场所,她和家人愿意为之付费。

与一部分人对托育服务有“刚需”不同的是,部分家长选择将自家0岁-3岁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或由自己、保姆照看。

“我的孩子我公公婆婆在带,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让她进入托育机构。”陆埠镇居民陆女士的孩子乐乐现28个月龄,平时不是由家中老人精心照料,就是被带到公园等场所,跟同龄人相处、玩乐,“孩子开心最重要,我觉得现在‘关进去’还太早了。”

“孩子太小了,舍不得把他放到托育机构,等大一些直接送幼儿园。孩子们待在一起容易传染病菌。”丈亭镇居民李女士的双胞胎宝宝现6个月龄,白天由爷爷奶奶带,晚上外婆和妈妈“换班”,每月还出资8500元聘请了一名住家育儿嫂。

“托育机构有啥好放的,还要花不少钱。乡下散养就行了,小孩子还是野一下好,早点入托也是玩。有老人帮衬带孩子,我们生活压力小。”河姆渡镇居民汪先生的女儿莹莹刚满3个月龄,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她每天光被各路亲人看看、亲亲、抱抱,就已经半天过去了。”

机构提供价廉质优托育服务

图片

从多个婴幼儿家庭的反馈中不难看出,安全、服务、价格等是托育机构主要需化解的难题。

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托育服务自此起步。我市积极响应,开展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并纳入日常监管。

社会办托育机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全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在托育机构的设施管理、登记备案、保育照护、伤害预防、消防安全、营养喂养、建筑设计、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不断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在保障婴幼儿安全方面上足了砝码,但仍有家长“不放心”,对3岁以下托育机构的专业程度存在疑虑,认为行业缺乏规范、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监管不够到位。

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选择幼儿园托育部。目前,我市142家托育机构中幼儿园托育部136家,占全市托育机构总数95.77%,整体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纯托育机构仅6家,其中政府办1家,社会办4家、社区办1家。

“小孩子就生活顾顾牢,吃得好、玩得好,不要磕着碰着,就差不多了。”河姆渡镇的汪先生说。这也是不少家长对托育机构提供服务的认识,即托付简单的生活料理。但其实,1岁-2岁是幼儿自主进食的黄金时段,也是培养幼儿排便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机构还能提供科学合理的儿童早期学习机会。

如在进食方面,家长喂食容易让宝宝产生依赖,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更有甚者得追着孩子到处跑,一顿饭吃上一两个小时,而在托育机构,老师会训练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并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在睡眠方面,家庭随意性强,睡醒时间没有规律。有时上午睡,有时下午睡,有时一次睡1小时,有时一次睡整个下午。而在托育机构会每日定时午睡,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既能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又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在如厕方面,家长通常会不断询问孩子要不要大小便,孩子基本都是被动地进行大小便,不利于养成主动大小便习惯。托育中心则配备完善的符合宝宝尺寸的如厕设备,老师会培养宝宝自己动手脱裤、提裤、洗手等自理能力;引导宝宝主动表达,并定时提醒,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此外,1岁-3岁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若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将导致幼儿形成胆怯、孤僻、娇气、依赖性强等不良性格特征。孩子在家基本跟大人交往,缺乏跟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即使去公共场所玩耍,也是在家长的庇护之下,幼儿不能够独立地进行社会交往。而托育机构可以提供适合孩子的集体环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还会组织丰富的集体游戏,引导和鼓励幼儿敢于表达、主动交往,帮助宝宝更快地度过分离焦虑期。

值得注意的是,余姚市入托的幼儿年龄集中在2周岁-3周岁人群,小年龄段托育服务缺乏、服务人群不全面等情况普遍存在,我市目前实际能提供18月龄儿童入托的机构基本空白。

至于价格方面,现阶段单靠社会力量很难实现“普惠”这一目标,政府出手减轻托育机构的运营压力,显得至关重要。据统计,目前我市普惠托育价格每月1000元至2000元不等。

余姚市多措并举呵护孩子成长

图片

“何医生,你来得正好,我正愁着怎么给宝宝调整辅食呢!”鹿亭乡中村村村民郑女士“升级”成奶奶不久,平时独自在家照顾12个月龄的孙子,遇到育儿问题正在发愁时,辖区儿童保健医生刚巧在妇女主任的陪同下上门,为其作了细致的解答。

根据各地特殊情况提供“专属服务”,将专业育儿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的入户指导,是我市今年推出的一项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为了让更多婴幼儿家庭享受到政策福利,让“放心托育、方便可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政府高度重视托育服务工作,在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有余力的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等5种模式为主,家庭托育点和社区驿站为补充的“5+X”托育服务。

在现有的1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1家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33家村(社)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站点)、37家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基础上,我市正着力推进乡镇(街道)级托育综合服务分中心建设、村(社)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建设,有条件的驿站鼓励设置临时托位,实现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站点)全覆盖。

各乡镇(街道)整合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幼儿园托班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新建、迁建或扩建的幼儿园,原则上要求设置托育园,按幼儿园小班规模设置托位数;已建幼儿园结合学位容量按需设置托位。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幼儿园均能提供托育服务。

同时,余姚市正通过加强医育融合、优化服务类型、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构建“医育结合”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体系,建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托育机构、服务驿站三者签约、指导、培训协同推进机制。逐步提供婴幼儿全月龄段(6月龄-36月龄)的普惠托育服务,乡镇(街道)要引导辖区内的托育机构(幼儿园托育部)增加2周岁以下婴幼儿托位,同时引导托育机构(幼儿园托育部)为群众提供临时托、计时托、半日托、晚托等形式多样的普惠托育服务,缓解青年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根据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由市卫健局牵头,开展公安、市场、消防大队等多部门联合的综合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区域内照护服务设施的安全状况。

此外,余姚市坚持数字赋能,开发“姚优育”系统。依托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余姚市“姚优育”智慧婴育照护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全市从业人员证照“电子化”、养育照护活动数字化等,预计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2025年拟开发涉及营养膳食分析、儿童健康体检档案的二期工程。

来源:余姚发布

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千人托位数达4.6个,普惠性托位占比在85%以上,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向日葵亲子小屋)50家以上,公共场所母婴室40家以上。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