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小学生!鄞州区十四个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事关中小学生!鄞州区十四个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

近日,鄞州区教育局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图为鄞州区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节之创意水车、创意航空比赛现场。

一起来看全文

↓↓↓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发挥科学教育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中的奠基作用,为深化首批浙江省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根据《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鄞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01 总体要求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改革。以鄞州“院士之乡”作为特色资源为引领,以学校科学教育为主阵地,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协同推进的科学教育机制。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队伍高质量发展。构建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建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的完整体系,为鄞州区建设科学教育实验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图为鄞州区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之电子电路制作比赛在下应中心小学举行。

02 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行合一,素养提升。

结合区域实际推进基于学科实践、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和主动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体验、科学思维在科学教育中有机统一起来,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点燃中小学生科技报国的理想情怀。

(二)坚持有效联动,资源统筹。

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加强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贯通,加强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园区和地质自然环境、乡土民俗文化等校外资源的有效联动,开拓中小学生的科学视野,挖掘科学潜力。

(三)坚持协同育人,全域推进。

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工作部署、推进、监测、指导,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

03 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五大工程,推动鄞州区科学教育加法的“八个一”措施全面落地:各校配置一名校外科学教育副校长、落实一个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创建一个高效常态化的实验室、打造一批科学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搭建一个科学教育竞赛﹢平台、构建一个家社校科学协同育人机制、利用一张鄞州科普地图名片,形成科普教育和科创教育融合,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并举,全员参与和重点突出结合的鄞州科学教育品牌。

图片图为鄞州区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之心灵手巧•创意纸艺比赛在堇山小学举行。

04 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优化科学课程体系。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守住学校教育主阵地,完善科学课程体系,充分考虑科学课程的学段差异与层级衔接要求,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加强探究类、体验类等课程设计。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工程启蒙等地方课程标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校制定实施跨学科、项目化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2.强化科学实验教学。研制出台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实施意见,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实验器材配置标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强基工程。积极建设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教育创客空间等多功能实验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实验教学,拓展科学实验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解决受时空限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实验。

3.深化科学教学评价。依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建立我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多维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建设等,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满意度等。评价机制改革应注重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考查,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4.优化科学类课后服务。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基本项目的必备项目,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项目研究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引进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社会优质科普类课程参与学校科学教育,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实施科学师资建设强师工程

5.建立科学教育双副校长制度。每所学校安排1名校级领导担任科学副校长,聘请至少1名科学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科技骨干等领域的专家担任校外科学教育副校长,定期为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指导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每所中小学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积极发展兼职科学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库和志愿者队伍。

6.加强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配齐配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加强中学实验员配备,明确职责要求。以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线索,通过职前与职中两个阶段进行贯通培养,保持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连贯性基础上,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定向补充小学科学专职教师,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7.提升科学教师综合素养。深入推进科学教师师资素养提升行动,增加中小学科学教师(含兼职科学教师、实验员)培训项目,实施全覆盖培养方案。通过品牌课程遴选、实验创新大赛、优秀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实验员)评选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教师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成立20个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等辐射引领作用,助力未来科学名师培养。

8.培育科学教师科技辅导技能。在提升科学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加强教师科技辅导能力的提升,进而夯实回馈学生科技成长之基础,实现学生科学素养成长课内外全覆盖。持续开展航模、风筝、创新、创意、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师资培训,促进乐于奉献、多能一专的科技辅导教师队伍成长。开展两年一届科技教育先进集体、优秀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专项成果等评选活动,促进科技特色学校、科技专家教师群体的成长。

(三)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强基工程

9.搭建“普及+拔尖”的活动平台。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段、分年龄开展科学启蒙、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活动,制定年度赛事活动清单,组织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夏令营、科普阅读会等活动。建立以赛选才机制,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发明创造活动,评选一批“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小工程师”等,培养更多中小学生热爱科学、专注探究的兴趣爱好。

10.建构“衔接+联动”的培养体系。各中小学实施大学区试点,允许少数优秀科学教师走教、拔尖学生走学。推动义务段与高中开展“科技青苗计划”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夏(冬)令营、科技素养大讲堂、科技素养课后服务等,实现小初高一体化培养行动。通过幼小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向学前段衍射的通道。

11.探索“课程+社团”的培养模式。各中小学综合考虑学校师资、学生需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开设航空航模、无线电、机器人、桥梁等校本课程。引进科技类非学科类培训课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开展科学阅读、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项目,拓展科学学习场域,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实现课堂到课外的转变,在成才路径上为学生搭好桥、铺好路,完善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

图片图为鄞州区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创意航天赛(二级水火箭留空赛)在横溪镇中心小学举行。

12.打造“实践+素养”的小小科学家培养项目。为加速推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深度建设,强化义务教育阶段与科技特色高级中学之间的紧密联系,鄞州区教育局与鄞州中学联合打造小小科学家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并实施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体化、连续性培养体系,以“实践+素养”为核心,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四)实施教科社科学教育融合提质工程

13.打造科学教育研训中心。建立一所集研究、培训、展示“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研训中心,成为区域内科学教育的示范高地与资源汇聚平台。该中心定期邀请科学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分享最新教科研成果与教育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此外,中心将组织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科技创新竞赛、科普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创造力,为全面提升区域科学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4.倡导城乡科学教育联盟。利用城乡教共体结对帮扶行动,鼓励科学专家团队开展“科学进乡村学校”系列活动,推动科技馆、科技中心、科创基地等科普阵地与乡村学校结对。引导鼓励城镇科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创新条件培养本土优秀科学教师,以此提高乡村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15.优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思维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之江汇教育广场”“鄞领优学”,增设上线具有我区特色的“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实验空间”“五分钟品质教育生活圈”等资源,为全区中小学开辟自选通道,在线点选、导览等提供服务。

16.建设场馆、地图等多维科技场景。建立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工农企业等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场地,分时段实行有序预约参观。通过“鄞领优学”,打卡鄞州中小学生科普地图。按“一社(村)一特,一街(镇)一品”理念,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特色实体科普文化场馆体系。通过学校组织,家长陪同等方式进行打卡活动,激发学生对“大科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对家乡历史文化认识水平。

(五)实施科学协同育人双百工程

17.打造科学教育实验基地。遴选培育100个校外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充分发挥实验校、实验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实践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18.开展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建立区、校两级互联的科学教育成果展,每年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科学教育活动进广场、进社区、进企业,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开展科学教育特色示范校、示范班创建。以教育之能汇协同之力,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19.建设家庭教学教育阵地。启动实施“科学教育进万家”行动,开展家庭科普讲座、家庭科普知识竞赛、家庭微实验室创建活动,推出100个示范性科学教育家庭,旨在让更多家庭关注科学教育。联动有关部门、单位建立“科学教育大课堂”专家团队,引导广大家长开展家庭科学教育和亲子科学研学等活动。用好社区青少年宫,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05 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完善各单位、部门之间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凝聚科学教育共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保障经费投入。

做好财政性经费保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推进。协同相关部门统筹开放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完善政策和经费支持的长效机制。统筹使用好科学教育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教学装备配置、科学教师培训、科创项目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科技场馆和基地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

(三)强化评价机制。

将科学素养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验收。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将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情况纳入责任督学工作,建立科学有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科学实验开课率、科学教师专职率、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实践参与度等。

(四)加强宣传推广。

将科学教育作为“双减”宣传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专栏专刊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区域层面、各中小学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大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为各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培育样本。

来源:鄞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