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乡村|积分制:小积分大作为,激活乡村新活力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善治乡村|积分制:小积分大作为,激活乡村新活力

自动播放

乡村治,民心聚;治理善,天下和。在推进善治乡村的进程中,宁波各地乡村不断自创、探索、修改、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与机制,如数家珍的治理之花竞相开放。例如宁海的“36条”,象山的“村民说事”,北仑的“对账理事”,余姚的“道德银行”……

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将其提炼成能复制、易推广的乡村治理“新工具”,即清单制、村民说事、对账制与积分制。为了让“新工具”更直观理解并有效应用,这些“新工具”也被精炼总结为“一张图”,清晰展示了各自的操作要点与适用场景,从而成为指导乡村治理新工具。

今天打开乡村治理“工具箱”要说的“新工具”是——“积分制”。

在乡村治理中,如何将繁多事项颗粒化、具象化?如何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如何将“乡村事”变成“家家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积分制”这一新工具创新与实践双轨并行,探索出一条条通往和谐繁荣的新路径。

“积分制”通过将积分评价管理作为主要形式,把乡村治理的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并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积分评价办法。运用积分评价办法对相关主体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积分,然后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者行为约束。

“积分制”如何有效应用并发挥其最大效用?宁波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群治分”、“道德银行”等积分模式。其中,以“道德银行”为例,“道德银行”以道德激励为手段,以积分为纽带,通过量化村民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实现了以道德担保信贷、以信贷反哺道德的正向反馈。

确立积分规则,科学规划先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积分办法,明确哪些行为可以获得积分、如何获得积分以及积分的具体用途等内容,为村民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例如,余姚成立了市级“道德银行”领导小组,拟定以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热心公益支持发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四大项为内容的道德积分管理办法,确定鼓励的事项为加分项,禁止的事项为减分项,经民主程序通过后施行。

明晰操作流程,确保实施顺畅。积分流程包括积分的申报、审核、公示和兑换等步骤。余姚“道德银行”道德评议以户为单位,每季度按照三级评议体系开展,农户首先完成个人自评,然后逐级进行村社评议、大数据审议等流程,最终农户可获得季度道德积分。这种流程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积分制的透明度,还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推动积分应用,实现价值转化。通过将积分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者行为约束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余姚,道德积分高于80分的农户,可以免抵押、免担保地获得不高于50万元的信用贷款,同时在余姚市域可享受覆盖餐饮消费、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方面的315项社会关爱礼遇。

“积分制”这一新工具,凝聚起了乡村共治力量,有效促进了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及社会综治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工作。然而,如何做好“积分制”的长期有效性和公平性是关键。

首先要确保在党的领导下,积分制始终符合党的主张和决定,并结合当地实际,从薄弱环节入手,弘扬道德风尚。同时,需围绕重点任务,建立动态管理的积分体系,确保核心机制不变。此外,积分制还需严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权益,引导农民成为监督主体,实现全过程公开透明。最后,注重运行保障,凝聚各方力量,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共同推动“积分制”落地生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走进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感受这一“新工具”带来的深刻变化。

记者手记

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作为“积分制”新工具的最早试点村之一,通过“道德银行”的建设,全体村民以实打实的获得感提高了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自觉践行能力,实现了从“落后村”到“先进村”嬗变。

金秋时节,邵家丘村葡萄种植大户诸成荣看着地理长势喜人的葡萄,想起了“道德银行”帮他解决葡萄播种贷款难的事。

“没想到我的信用积分还能换成真金白银的贷款!”诸成荣感慨道。“我一点点累积起来的80个信用积分,‘兑换’了5万块贷款资格,5万块钱又拿来承包了葡萄田,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

如今,邵家丘全村共授信239户农户,共计贷款金额达1.39亿元,收到企业捐款金额达1250余万元,并催生出全市首个村级道德基金。“积分制”的推行,让邵家丘村不断加“分”,“积”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凤凰网宁波 鲁宽 谌洪梦 诸瑗瑗 周骐)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