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姚剧现代戏《鹦歌姚》试演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原创姚剧现代戏《鹦歌姚》试演

图片演员们正在舞台上表演姚剧现代戏《鹦歌姚》

昨晚,由余姚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打造的姚剧现代戏《鹦歌姚》在余姚大剧院试演。省、宁波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我市领导潘帅轶、余烽、杨大鹏、华红,与市民一起观看精彩演出。

姚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因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故俗称“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名“鹦哥戏”。《鹦歌姚》由“满清时代”“民国时期”“解放以后”三个篇章构成,通过一个戏班和姚江龙、柳依依、柳秀秀等艺人的经历,讲述滩簧小调发展为非遗剧种、小曲艺人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传奇故事。这一段百年历史的背后,是无数艺人的爱恨情仇,是一个剧种的起落枯荣,是一个民族的悲壮长歌。全剧以传奇传文脉,以艺人说艺魂,揭示出民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闪烁着文明、信仰、自强与希望的光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了解,《鹦歌姚》自2023年初启动策划创编,于今年7月正式开排,由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剧王宏担任编剧,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王文龙担任总导演,姚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寿建立担任艺术指导,姚剧第七、八、九代优秀中青年演员景洁丰、周涛、陆谢丹、章旺、段华君、胡湛、楼利辉、杨颜伊等分别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为更好地展现戏曲的历史和传承,主创团队为《鹦歌姚》倾注了大量心血,六次修改剧本,不断深耕细磨、精益求精,力求以此为载体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走近姚剧、了解姚剧、爱上姚剧。

专家学者为《鹦歌姚》把脉问诊

在集体观摩姚剧现代戏《鹦歌姚》试演后,10月22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为该剧把脉问诊。

“《鹦歌姚》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突破,让我充分领略了姚剧的魅力。”戏剧影视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路海波开门见山。他给予《鹦歌姚》较高的艺术评价,认为该剧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是姚剧生命形象的一次生动展现,也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期待着姚剧这个地方剧种能更好地‘走出去’,把好戏带给全国各地的观众。”路海波说。

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吴天行称赞《鹦歌姚》是一部为姚剧扬名、为艺人立传、为百姓而写的好戏,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既有大跨度的时空转换,又有细致入微的情感速写;既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又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讲好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要继续坚持和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为观众创作更多好看、好听的作品,与观众同理共情、同频共振。”吴天行表示。

“故事自圆其说、逻辑自洽,舞台景随人走、简约灵动。”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胡应明说,在初看剧本时,他就对这部戏充满了期待,现场观演后更感高兴和激动。在叫好的同时,胡应明对该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鹦歌姚》不光反映一个戏班、一个剧种的发展史,更要生动诠释戏曲文化的新历史。

在浙江越剧团原团长陶铁斧看来,《鹦歌姚》是一个“让人感动、让人感受、让人往戏里钻”的好故事,实现了角色、背景、音乐等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创造出了整体的和谐美感,并已具备比较精湛的演绎技巧。他还针对角色设计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比如柳小小这个角色,可以更可爱、更花旦化,更好地彰显人物特色。”

现场,大家围绕《鹦歌姚》共话修改提升之策,从剧本内容、舞台呈现、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升级等方面层层深入、层层剖析。主创团队表示,将认真梳理总结专家们的意见建议,继续对全剧进行打磨提升,力争打造一部有看头、留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

来源:余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