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林业局印发《浙江省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规划》明确了今后全省国有林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内容,旨在指导全省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
到2025年
全省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管护能力和水平较大提升。开展全国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工作,经营总面积稳定在379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2%以上,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9.5立方米/亩以上,森林植被碳储量1570万吨以上。
到2035年
全省国有林场基本实现现代化,管护能力达到现代化水平,建成一批新时代国有林场,全面构建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新格局。
《规划》明确,要重点做好夯实资源基础、推进共富建设、提高智治能力、弘扬生态文化、完善发展体系“五大建设”任务↓↓
夯实资源基础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国有林场森林保护发展责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加强公益林天然林管理,提升管护能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国有林场内自然保护地管理。完善“引水灭火”工程设施,启动烟火智能识别、全天候自动值守、天地空一体的“互联网+”森林感知监控体系建设。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实施疫木除治行动。
强化森林资源培育
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形成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机制。探索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积极参与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因地制宜探索杉木大径材培育、次生阔叶林珍贵化目标树经营、森林固碳增汇、立体复层林营造等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中幼林抚育、大径材培育、珍贵树种培育以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森林质量提升项目,持续推进储备林建设。
推进林业碳汇建设
通过全周期经营等森林抚育措施,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注重种植高固碳林木,切实提高森林碳密度、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提升森林碳汇增量。开展固碳增汇试点,加强林业碳汇建设,做好林业碳汇项目储备。积极推进林业碳汇收储工作,拓宽林业碳汇项目价值实现渠道。推动低零碳场区建设,倡导游客低零碳交通出行。
推进共富建设
壮大林下经济产业
推广林下种植产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优先发展浙产道地中药材。开展林下养殖产业,在林内适度发展林畜、林禽等养殖模式。高效转化养殖废弃物为有机肥与生物质能源,促进林下养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与休闲旅游产业。
推进场苗深度融合
提升种苗供应能力,推进国有林场种苗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种质资源库、保障性苗圃建设,建立健全订单育苗机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手段,不断完善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提升种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苗圃”管理体系。
开展场村共建共富
开展国乡合作造林,采用“国企出资金、林场出技术、林农出土地”的合作模式,统一流转整合农村闲置林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推动场村融合发展,开展场村共建共富行动,采取股份合作、托管、租赁经营等方式,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农、林业企业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国有林场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的发展。
促进森林康养带富
推进“森林+旅游”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自然疗养、深度体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康养平台,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森林教育、山地度假等产品,带动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加快“网上林业”与“实体林业”有机结合,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全省森林康养网络营销体系,激发游客线下探访的兴趣。
提高智治能力
提升智能管护水平
融合智能化装备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协同的智能管护体系,逐步实现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提升管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建设与改造,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
提高林机装配水准
积极推动“机械强林”,扩大装备配置品种,加大对种苗培育、营造林机械、抚育采伐、病虫害防治、航空护林等山地林业作业现代装备配置。
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强化国有林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林业科技人才,深化研究并推动成果应用。完善生态定位站站点布局。
弘扬生态文化
弘扬国有林场文化
加强国有林场文化建设,推动国有林场文化馆、历史文化馆、历史遗产纪念馆建设。借助宣传和展示平台,用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反映人类与森林的密切联系,促进国有林场森林文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开展森林博物馆、植物园等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生态文化”产业新业态。
加强自然教育体系建设
统筹安排与自然教育相适应的自然教育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安全风险管理,遵守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快自然教育设施转型升级,丰富各类自然教育资源,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
完善发展体系
建立高效能管理体制
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规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建立工作清单,量化指标,展现特色,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依托农林院校,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解决国有林场人才短板问题。偏远的林区管护岗位,可通过定向招录退伍军人或周边乡镇熟悉林情人员,强化队伍配置。
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场偏远林区工作人员按规定享受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政策。
探索创新现代发展模式
持续推进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发挥国有林场引领共同富裕的优势和效能,全面完成全国国有林场试点建设任务,国有林场基本实现现代化。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