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90后“Tony”七年义剪攒下一群60后铁粉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宁海90后“Tony”七年义剪攒下一群60后铁粉

“我这里要修剪一下,太长啦!”“我的头发自然卷,给我修薄一点……”12月3日一早,宁波宁海茶院镇敬老院里,一群顶着各种发色的年轻人一迈进大门,老人们便笑呵呵地迎上去,很自然地提需求,而年轻人亲昵地回应:“没问题没问题,您这边等一下啊!”“来来来,这边光线好,叔叔你坐这里!”

这温情的一幕已持续七年时间。这支来自宁海多家理发店的40多名90后“Tony”老师,在每周二都会走街入村,为有需要的老人们提供免费的上门理发服务。

采访对象 供图

这不,在茶院镇敬老院,当身着志愿者红马甲的邵兴鹏和伙伴们拎着工具走进来,很快就被老人们包围了起来。麻利地整理着工具,空地上一字排开了四五张椅子。梳理、打湿头发、修剪……大家耐心地询问老人对理发的要求,别看这群小伙子都是90后、00后,和老人家沟通起来,却是耐心细致。压低的语调、温柔的语气、不敷衍的态度,手指飞舞间,一个个清爽的发型就理好了。

“阿姨,你的刘海给你修下!”忙完了楼下的理发服务,邵兴鹏带着几名志愿者走上了敬老院的二楼,老人蒋赛英腿脚不便,一个多月未理发,正发愁,没想到理发师就送上门了。“谢谢你们,这头发剪得精神,下次我就指定你剪!”蒋赛英乐呵呵地对邵兴鹏说。

“看到老人家剪完头开心的样子,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93年出生的邵兴鹏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也是这支理发师志愿队的发起人。七年前,他回老家杜岙村时发现几位老人头发很长一直没有打理,询问得知有些老人舍不得花钱去店里理发,经常自己在家剪剪应付了事,也有部分因高龄、行动不便、重病等原因,平时很少出门,于是邵兴鹏就萌生了给老人义务理发的想法。“我打算去村里义务理发,有自愿参加的吗?”回到理发店后,邵兴鹏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都很支持,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参加了义剪服务。就这样,一支由理发师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这一剪,就是七年,义剪的范围也从杜岙村扩展到茶院镇以及周边乡镇,爱心理发师也从当初的几名扩展到四十多名。

图片采访对象 供图

“这些年下来,也不记得服务过多少老人。很多老人都有我们的电话,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都会上门来服务。现在我们固定周二店休,许多老客人都知道。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每次帮他们剪完头发后,他们表现出的幸福感。”店员杨毅桧,也是第一批加入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他动情地告诉记者,自己是外地人,长辈们不在身边,“为老人服务,也算尽孝了 。”

用一把小小的剪刀,传递着爱与温暖。“我们就想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邵兴鹏说道。其实不仅仅是免费上门为老人服务,他还专门制定店规,凡是到店理发的特困、残疾弱势群体,他都尽量优惠或免费。

90后“Tony”组成的义剪队正是宁海50支品牌化志愿服务组织的缩影。宁海县共有注册志愿者1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930支。爱心沃土上孕育了飞狼志愿服务队、“太阳花”企退人员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的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就像领头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不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量,也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宁海县委社工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科科长仇奕尹介绍,近年来,宁海优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如实施志愿积分兑换礼遇激励机制,让志愿者通过积分享受就学、银行利率、景区门票、商家折扣等优惠,逐步形成“全民参与”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大社区、大志愿”模式,每周二定期组织开展片区志愿服务,不定期开展帮困等“雪中送炭”活动,已有8支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入驻基地。

来源:宁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