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围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10月底,年度协作协议任务全面完成,东部8个省份向西部10个省份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8.9亿元,协作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2979人、专业技术人才2.4万人,引导企业投资1409亿元,采购、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129亿元,帮助81.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在特色产业提升方面,协作双方深入挖掘西部地区“土特产”资源,帮助延链补链强链,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壮大。北京与内蒙古携手推进农副产品和清洁能源“两个基地”建设,共建606个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71个清洁能源基地,既助力内蒙古当地产业发展,又保障首都农副产品和能源供应。江苏与青海引导江苏光伏产业向青海梯度转移,布局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共建“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促进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
在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协作双方携手共建产业园区,制定落实优惠支持政策,引导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兴业、发展产业,并通过强化链主企业招引,集聚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梯度转移。上海与云南以沿边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携手共建昆明临港科技城和兰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等16个骨干园区,以及河口、磨憨、瑞丽等多个沿边产业园,促进协作地区产业发展。江苏与陕西携手“从无到有”打造安康“毛绒玩具之都”,毛绒玩具企业达到800多家,日产能超过100万只,吸纳就业近2万人。浙江与四川共建115个产业园区,引导1400多家企业投资1300多亿元,海盐、屏山共建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实现纺织产业全产业链“升级转移”。
在消费帮扶增收方面,协作双方共建一批种养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直采直供”基地,选树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方式在协作省份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天津、山东与甘肃携手做好物流端“快捷化”文章,完善冷链物流、产地市场等基础设施90余个,引进海尔日日顺等大型物流园区,开通定西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专列,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北京与内蒙古组织开展“绿品出塞”、“年货节”系列活动,推动农畜产品走进央企,开设内蒙古特色馆32家,销售农畜产品285亿元,累计带动10余万农牧民增收。
在劳务协作提质方面,协作双方持续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共建就业基地,构建“培训+输转+稳岗”的劳务协作工作链条,帮助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广东与广西、贵州共建“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搭建省、市、县三级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覆盖、常态化、精准化跨区域就业服务,助力稳岗就业。江苏与陕西注重劳务品牌打造,先后培育“镇安月嫂”、“紫阳修脚师”等一批区域特色劳务品牌,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