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宁波市食用农产品原产地赋码启动仪式在宁海举行。据悉,本次试点地区包括镇海、余姚、慈溪、宁海、象山等宁波特色农产品产区,试点对象主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将自种养殖基地产出时被赋予GM2D原产地码,扫码即可查看生产企业、生产日期、食品安全检验报告、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更好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助力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图为宁波启动食用农产品原产地赋码工作。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宁海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首张茶叶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原产地码,意味着宁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按照GS1(国际物品编码组织)规则,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种养殖基地到加工、销售再到出口各环节的跨部门数据贯通和全链条数据溯源。
首张茶叶GM2D原产地码首次增加碳足迹模块,可查看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碳足迹认证信息。茶叶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能降低茶叶种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更能作为未来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与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协议,围绕食品安全治理、技术创新与社会共治三大主线开展合作,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家企业被授予葡萄酒、咖啡GM2D文化研学基地称号。
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潘欣对宁波在进口商品、食用农产品全链追溯管理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表示了肯定,表示北仑、宁海的应用场景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第一,全省数字化追溯取得实际成果。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筹划、2021年3月15日上线“浙食链”系统,发展至今,其实际成果超出了预期。目前,“浙食链”系统覆盖面已超70%,注册用户达110万以上,日活用户超过40万。2024年,全省对450万吨以上的食品进行了数字化追溯。符合国际编码规则的数字化追溯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共识。第二,追溯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消除信息差。从监管角度看,政府部门保障了公众的安全和知情权;对企业而言,通过与政府有效合作,能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竞争优势;对消费者而言,追溯管理将供应链中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能够放心购买。第三,通过系统迭代、数据贯通、烘托共识,破除点状信息串联的难题。当下大量企业内部管理数据以及需要对外展示的数据,缺乏一个公共平台将其有效联接,这正是政府开展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期望将各企业、各部门等点状的信息串联起来,推动不同主体间的数据互通与信息共享,进而改善供应链管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拓展阅读
2022年以来,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进出口商品领域GM2D应用,目前进口商品GM2D转码赋码量已超1.4亿个,涉及进口奶粉、葡萄酒、化妆品、母婴用品等520个品种。
试点目的
1. 推动实现从国内农田到海外出口的全链追溯信息贯通。在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系统和市场监管部门“浙食链”系统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宁波市进出口商品溯源平台,实现与海关相关数据的互联共享。
2. 推动实现食用农产品领域二维码应用规则统一。食用农产品GM2D原产地赋码是基于GS1(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提出的编码规则形成的二维码,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主体之间二维码规则统一,为食用农产品全链追溯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集、交换、识别提供应用场景。
3. 助力食用农产品追溯地方标准制定。为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起草制定《农产品二维码全链追溯管理》地方标准提供可行方案和实践案例。
4. 提升地产特色食用农产品品牌价值。强化源头规范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消费者扫码可全方面了解企业及产品,增强市场信任度和品牌竞争力。
来源:宁波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