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两会正在火热进行中,“人工智能”不断被提及。其中,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新高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城市大模型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经济发展智能化和社会服务便捷化的关键力量。
1月15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及产业需求旺盛的双重驱动,在由宁波市人工智能学会和大数据协会主办的城市大模型发展交流主题活动现场,全国首个城市大模型能力中枢平台在宁波正式发布!
发布会中,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领衔分享城市大模型在行业领域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提出城市大模型的发展需要结合宁波本地需求和产业优势,逐步推广大模型的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曾文军就空间智能与具身大模型进行了阐述,拓展了大家对该领域的认知边界。
据介绍,当前大模型应用开发面临许多难题。目前大模型应用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开发门槛高,需要的算力资源多样复杂,且需要适配的工作人员要求高;其次是开发效率低,试错成本高,最终应用产品开发周期长达两年,且极易造成算力资源浪费。最后是整体生态尚不成熟,存在技术孤岛、需求错配、资源分流、政策缺失等问题。例如大模型技术团队间缺乏合作交流,部分模型与应用功能重复率高达80%。
本次发布的宁波城市大模型中枢平台汇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资源,配备一站式开发工具,针对性解决以上难题。
通过“城市大模型能力中枢平台”,降低开发门槛。汇聚了如昇腾、海光、寒武纪、英伟达等多种异构算力资源,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最优性价比的算力组合;平台提供的数据遵循标准化封装,可直接用于大模型训练,并具备自动化的数据标注、治理等工具简化开发过程。实现大模型开发人员数量需求降低50%,人员水平要求降低15%,人员综合成本降低60%;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资源获取成本降低20%。
通过平台的赋能,提升开发效率。用户构建数据集的综合质量提升3倍以上,模型适配周期缩短10倍,且提高数据、模型的复用率6倍以上;平台提供成熟的联调工具,帮助用户轻松搭建混合异构算力应用满足复杂场景需求。用户综合开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且最终应用的功能完整性和逻辑成熟度提升30%。
有效促进生态繁荣。平台上大模型头部企业、垂直应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团队形成良性合作与竞争,促进联合技术攻关;AI示范场景单位作为需求方可及时准确找到技术方,技术方实时收集AI示范场景单位的使用反馈,快速调整和优化技术方案,形成供需回馈闭环机制;通过平台,工具集开发商可以精准放大工具能力扩展业务,扩大市场影响力并形成工具封装标准;认证、备案、咨询公司可以促进大模型应用开发各个环节的规范性,提供商业化策略咨询,帮助团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平台汇聚各方,定期发布成功案例,展示最新成果,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人工智能生态繁荣。
发布会现场,在宁波市数据局、宁波市科技局、宁波通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牵头,联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北京百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多方优势力量共同组建的城市大模型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告成立。同时,由国内头部大模型企业、宁波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宁波骨干人工智能企业以及主要运营商等30家以上头部企业共同组建的宁波城市大模型联盟诞生,汇聚各界智慧与资源,成为推动宁波城市大模型发展的坚实力量。
为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和机遇,助推宁波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发布了由宁波市人工智能学会携手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宁波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编制的《宁波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24年度)》。该白皮书深入剖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动态,全面梳理了宁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优势,系统总结了“人工智能+”在宁波的典型应用案例及其成效,并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支撑。
此外,在众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的见证下,多个垂类大模型应用签约仪式举行,本次签约项目涵盖智慧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标志着宁波城市大模型将迅速落地生根,深入渗透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全面赋能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发布会后半程,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晓东对“城市算力网建设·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发表看法;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明基于数据件的数据要素治理与运用作分享。同时,来自百川智能、三六零、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先企业代表就大模型现阶段在医疗、电力、城市管理等垂类领域应用情况进行分享。
未来,宁波城市大模型能力中枢平台将会与广大合作者携手共进继续探索大模型相关技术和应用,助力更多城市场景实现“人工智能+” 。
(凤凰网宁波 诸瑗瑗 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