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医院探索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80岁患者术后认知状态改善。
“记忆的橡皮擦”“不死的癌症”“老年痴呆症”……这些词都指向同一个疾病,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阿尔茨海默症的群体也在持续扩大,如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诊治,已成为医学界高度关注的课题。而通过手术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是国内很多医院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宁波的医院也已紧跟而上。
87岁照顾80岁失智老伴,太难了!
八十大寿,对于一般的老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欢喜的人生节点,而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姜奶奶(化名)而言,却成为病情恶化的转折点。
不久前,姜奶奶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大寿,孝顺的儿子儿媳为她精心安排了一场寿宴,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前来为她祝寿。没想到的是,在寿宴上,姜奶奶看到来了那么多人,突然就躁狂起来,不仅胡言乱语,还手舞足蹈,把大家吓得不轻。担心不已的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当地医院就诊。
事后,姜奶奶的老伴杨爷爷(化名)道出了一个事实:在姜奶奶病情恶化前的一段时间,他觉得老太太各方面状态都比较稳定,于是擅自给她减少了控制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八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老太太情绪突然失控,家人这样推测。
原来,两位老人的晚辈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常伴他们左右,老两口在生活中一直都相濡以沫。然而,杨爷爷自己今年也已87岁高龄,身体并不是特别好,要照顾失智老伴,实在是太吃力了。如果能改善老太太的病情,那么杨爷爷的照护压力也能大大减轻。抱着这样的想法,晚辈们开始帮老太太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
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医联体单位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医生的推荐下,一家人得知六院手显微外科中心在利用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领域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具备充分的临床实践条件,即将开展相关手术治疗工作。于是,他们很快把姜奶奶转院到了六院。就这样,姜奶奶成为该院第一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脑内“堰塞湖”疏通,老人不再指鹿为马了
姜奶奶接受的手术,叫作双侧颈深淋巴结-静脉吻合术,该手术是由手显微外科专家谢庆平教授国际首创的一项手术。简单来说,这项手术就是将患者阻塞的颈深部淋巴结连接到颈部附近的静脉,来加速脑内淋巴液的流动和排出(颈部淋巴系统与脑内淋巴系统是相通的)。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系统功能会下降,人脑内堆积的代谢废物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可能像堰塞湖一样排不出去,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而颈深淋巴结-静脉吻合术就是起到疏通‘堰塞湖’的作用。”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解释道。
王欣院长坐诊中
就在姜奶奶手术当天,宁波市第六医院也把谢庆平教授从杭州请到了宁波,共同参与此次手术。手术由王欣院长主刀,他带领手显微外科中心潘佳栋主任医师等专家经过3个多小时的“鏖战”,最终为老太太顺利完成了手术。
王欣院长带领团队手术中
潘佳栋介绍,此次手术所采用的术式也是由谢庆平教授国际首创,该术式跟之前很多医生做过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有所不同,“我们用的这个术式并不是将一根一根的淋巴管找出来与静脉进行吻合,而是将一整片携带颈深淋巴管的淋巴结瓣与颈外静脉进行接通,这也是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手术中最公认的术式之一。我们是宁波地区首个采用这个国际首创术式的团队。”
令医护人员和姜奶奶家人感到欣喜的是,做完手术后,姜奶奶的认知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老太太刚住院时,我们拿动物照片给她认,她基本认不对。比如给她看狮子的照片,她说是牛,给她看犀牛的照片,她说是医生,给她看骆驼的照片,她说是猪,认知偏差非常大。而术后5天,同样给她看这三种动物,她的回答分别是狗、牛、马,说明认知偏差已在缩小。”潘佳栋对比道。
在姜奶奶的家人中,平时儿媳与她的交流是最多的,儿媳表示,原本跟老太太交流十分费劲,因为老太太总是答非所问,手术后终于能较为顺畅地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了,此外,原本老太太连自己的名字都经常叫不出,手术后问她名字也基本能答对了。
姜奶奶术后与潘佳栋医生交流
据了解,目前姜奶奶已顺利出院,但她的治疗并未就此结束。“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手术目前只是一种改善其病情的手段,并不是说做了手术就能治愈。患者还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认知康复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王欣这样表示。
(通讯员 赵蔚 来源: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