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栏目
整版刊发
《宁波:甬江新潮腾 竞逐向未来》
报道宁波如何破解创新密码
引领未来发展
▲1月21日《光明日报》第5版
报道原文如下
宁波:甬江新潮腾 竞逐向未来
记者 曾 毅 宁波日报记者 成良田 孙佳丽
宁波高新区一景。易国庆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看平台,宁波甬江科创区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市51%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7所高等院校、84%的顶尖人才和41%的领军人才。
看产业,宁波新增共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2024年前11个月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4.4%、13.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看外贸,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2024年,宁波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考核评估第一档。
…………
作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中国的外贸大市、制造业大市,浙江省宁波市正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持续迸发发展动能。
从少到多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涌现
宁波均普智能设计的车载摄像头生产及测试产线。资料图片
一踏进甬江实验室创园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平台,未来感、科技感顿时拉满。上百台高端精密设备“高冷”而神秘,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研发人员来回穿梭,仿佛进入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这是宁波首个高能级微纳平台,也是我们实验室迄今为止投入最大的平台,2024年12月30日刚刚正式投用。”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介绍,目前平台已聚集48位高水平科研和管理人员,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制程工艺,已建成6英寸研发线和8英寸验证线各一条,配备了165台(套)高端精密设备,为信息材料与器件产业提供高效、先进的检验验证和系统解决方案。
“微纳平台可以支撑前沿科技创新,引领微纳制造共性技术,链接并赋能产研生态。”平台负责人钟飞举例说道,先进封装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超越摩尔定律、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的主要手段,而高能级微纳平台是实现这一技术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我们的微纳平台还将面向所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放。”钟飞说,例如半导体设备成本高昂,企业若进行重资产投入,一旦研发失败将遭受重大损失,而微纳平台通过设备开放共享,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作为宁波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工程之一,成立不到四年的甬江实验室承载着引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突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任。这里已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创新团队,其中40多位学术带头人均来自世界顶尖学府、国际一流研发机构或全球头部企业。实验室在新型显示与感知、光子集成、纳米抛光材料、精密控制和电驱等领域进展迅速,部分成果已在产业界应用。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强基登峰’工程,宁波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宁波争创杭州—宁波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打造杭州—宁波世界级科技集群;前瞻谋划海洋关键材料、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等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机构一集群”的实验室经济圈;以“室校院所企”五类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主体,推进甬江实验室等新型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高能级科研院所及科技领军型企业建设。
这些平台将新产业、新科技从设想变成了可能。
宁波永新光学的技术人员在调校检测显微镜。资料图片
从1到N
产业向新聚链成势
刚刚过去的2024年,低空经济风头正健。在这片“新蓝海”,位于宁波余姚市的中意宁波生态园早已抢滩布局。“时代楷模”黄大年生前唯一注册的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2020年,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波誓盾和综合型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临舟科技同时在这里落户。“低空+物流”“低空+安防”“低空+探测”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这里不断拓展。
非晶纳米晶软磁属于软磁材料中的小众赛道。坐落在宁波市镇海区的中科毕普拉斯是全市唯一一家制造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企业,年产值从2020年的数千万元到2024年实现增长数倍的既定目标,企业一直处在快车道。“镇海新材料产业已经积厚成势。这里既有招宝磁业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又有中科毕普拉斯、晶钻科技、昌亚新材料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天钛增材、浙江陌凛等广大中小微企业。”镇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的新材料规上工业年产值已超过330亿元。
聚企成链、聚链成势。宁波聚焦产业链韧性与安全,围绕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今,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智能传感等多个重点产业已经在这片土地蓬勃发展。
“这里是集成电路图形,把它印制在晶圆上就能得到芯片……”睿晶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祁耀亮举着一块光掩模板,指着一处小格子介绍。当记者睁大双眼试图一看究竟时,祁耀亮幽默地说:“别想真看到什么,如果能用肉眼看见,也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了。”
集成电路,几乎是一切高科技产品及应用的核心,是智能时代“兵家必争”的产业。宁波围绕“集成电路材料、装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这条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前湾新区、北仑、镇海及鄞州四大产业集聚区,朝着国家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加速前进。2023年,宁波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增加值123.27亿元。
一块块铝合金原料经过电镀、压铸、切割等工序,被制造成摇窗电机、马达电机等关键汽车零部件……2025年开年第一周,宁波东浩铸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赶订单,忙得热火朝天。
“下生产线后,这些零部件就被送往普林斯电机、韵升新能源等下游企业,接受深度精加工,最终成为吉利汽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的李师傅自豪地说,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新能源汽车,想想其中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很骄傲的!”
数据显示,仅在宁波市鄞州区,就有6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抱团”加速发展。其中,不乏高发、华纳圣龙、精成车业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事实肯定了宁波聚焦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2024年前11个月,宁波重点打造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万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8.1%。
从海内到全球
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成新引擎
腊月寒冬,取暖器的市场持续火热。
宁波慈溪市是我国取暖器生产基地之一,100多家取暖器生产企业的出口量占到全国的30%。受国际因素影响,近年来欧洲国家取暖器需求量持续增加。
“最近的一次海外促销节点,我们生产的取暖器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翻倍,还收到了欧美消费者的数千好评。你看,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设计精美,加热效果非常好,而且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十分便捷,很快就送到了家。”宁波东曜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劳高锋说。
新质生产力激发的外贸新动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映射。在宁波这座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外贸新业态亦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近日,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内,一批商品通过跨境电商特殊区域零售出口模式向宁波海关申报,并转关至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发往美国。至此,宁波跨境电商特殊区域零售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这一新模式意味着,货物通过一般贸易出口方式进入综合保税区取得退税,通过电商平台完成销售后,可在特殊区域内打包为小包裹,拼箱离境送达境外。
“资金压力明显缓解,还能根据订单情况灵活备货,减少境外囤货带来的高昂成本。我们从中看到了应对严峻复杂国际环境的发展信心。”中外运物流宁波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夏曜说。
在跨境电商圈,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5个宁波人中至少有1人在做外贸生意,5家宁波外贸企业中至少有4家在做跨境电商。”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目前,宁波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1.65万家,拥有鄞州集聚区、海曙众创空间等29个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慈溪家电、宁海文具等9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作为宁波最早“试水”内容电商出海的企业之一,宁波凌凌七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幸将做内容电商比喻成“开盲盒”——以直播、短视频为载体,企业一直在研究什么能引发境外消费者消费冲动,从而做大“蛋糕”。
宁波从越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是跨境电商的新入局者,目标定为持续打造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品牌。“我们聚焦应用场景,针对行业痛点自研产品,果然获得多个领域的线上销量冠军。”负责人黄韬说。
1月6日,宁波文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已成立30年的贝发集团成绩单抢眼。自2023年6月以来,贝发文具品牌供应链中心迅速扩张,不仅在全球建立了75个品牌分销商,还吸引了300多个品牌商家加入。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运营的数字化水平,贝发还搭建了数字化运营平台,通过输出产品、营销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助力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未来是‘大出海’的时代。”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中国企业在产品出海之外,还将实现产能、品牌、电商出海等多种出海方式,不断拓宽全球市场的边界。
宁波海关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外贸成功顶住“压力测试”,21世纪以来年度进出口规模首进全国前五。
专家视点
破解创新密码 引领未来发展
作者:杨兵杰
当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科技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正在成为赢得竞争的制胜之道。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提升含“新”量、含“质”量、含“优”量、含“绿”量。其中,科技创新力体现含“新”量,是驱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支撑力体现含“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要素配置力体现含“优”量,是促进发展的关键保障;绿色引领力体现含“绿”量,是引领发展的未来导向。
在科技创新力上,重点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寻找科技创新的密码,需要回到实践之中。对于地方和企业而言,就是要加快培育专业性强、产业集聚高的标杆型专业孵化器,布局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构建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创意设计等全链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例如,2024年9月,宁波公布了34家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主要涉及新型功能材料、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部件等领域。这些中心通过优化整合人才、成果、资本和市场等要素,打造集技术可行性研究、性能测评、商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为一体的概念验证生态系统,是减少转化风险、吸引投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新型载体。提升科技创新力,还应加强协同创新。以长三角为例,这里以1/2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超1/3的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加强协同创新一直是关键的一环。
在产业支撑力上,重点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这一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新型功能材料、空天海洋、未来汽车、人形机器人、工业元宇宙、新一代风光及新型储能等产业,都是高成长性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聚焦国家战略所需、国际行业发展所向、地方特色优势所能,探索“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重塑产业竞争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相建设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重点攻关,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这些做法,有效支撑了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在要素配置力上,重点要高效配置“要素资源”,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素资源在支撑城市、区域、国家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更需高效配置。要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流”机制,加快培养专业化、高科技化的新型劳动者;要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培育具有爆发力的链主总部型企业、生态平台型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新物种”企业;要前瞻布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物流设施、现代算力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等设施,优化数据要素流动;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构建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要素价格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在绿色引领力上,重点要前瞻锚定“智能绿色”这一发展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也就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智能绿色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层级共同发力。2023年,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省象山县落槌,象山县西沪港的2340.1吨碳汇量以每吨106元成交。2024年,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蓝碳生态碳账户依托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这都是抢占蓝碳经济新赛道、探索生态共富新路径的具体实践,也给了我们智能绿色发展的新启迪。
(作者:杨兵杰,系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副书记)
来源:光明日报、宁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