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春潮正涌 “硬核”数据见证开放再升级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宁波舟山港春潮正涌 “硬核”数据见证开放再升级

穿山港区,3.74公里的码头岸线上,集装箱巨轮列队靠泊,桥吊巨臂挥舞如织,海铁联运班列轰鸣不息。

这一幕,恰与2月5日召开的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号召,形成一个巧妙的互文——开放不停步!

“硬核”数据:全线飘红的“开放密码”

1月28日至2月4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7.1%,创下蛇年新春开门红。这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我省锚定“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底层逻辑。

细看“战报”,穿山港区26.4万标箱、金塘港区8万标箱……春节假期,各港区吞吐量增幅从7.5%到75%不等,恰似一曲错落有致的开放协奏曲,“硬核”中暗藏飘红密码。

“除夕到正月初七,整个假期都没有松懈,就是要确保集装箱及时装卸出运。”北三集司值班经理说,从船舶调度到堆场管理,每个环节都紧扣“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目标。

上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0万标箱大关的梅山港区,这个春节生产热度不减,集装箱船舶络绎不绝,内外集卡繁忙穿梭。

春节期间,为保障作业高效有序,该港区与口岸单位及船公司紧密合作,科学安排船期,灵活调配场地资源,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春节假期,梅东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再攀高峰,完成28.9万标箱,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33.6%。

枢纽升级:从“海陆联动”到“规则突围”

当“长航碧玉”轮在实华码头完成18小时原油接卸,3.3万吨黑色“血液”通过管网输向长三角腹地时,金塘港区的远控司机正通过数字化系统“隔空”操纵桥吊……这些场景,正是宁波舟山港“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的微观映照。

海天之间,“硬实力”与“软环境”在此交融:梅东公司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船期衔接,大榭集司以18条常态化作业线释放产能,甬舟公司借自动化设备提升装卸效率。而更深层的变革,则藏在“第六港区”功能深化、中欧班列“一单制”改革等制度创新中——这些被写入省委新春第一会的“规则权”突破,正让“浙江枢纽”从物流节点奋力升维为全球贸易规则参与者。

“提升平台能级、打造开放枢纽”,在港口化作具体实践:义乌“市场采购+中欧班列”模式加速货通欧亚,而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去年更以2619列中欧班列、38.1万标箱海铁联运的年度成绩单,串联起“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向通道。

开放答卷:在新春第一会下起笔

这个春节假期,当25.6万吨原油注入华东能源动脉,当“浙江制造”乘海铁联运班列奔赴欧洲,人们听到的不只有港口机械的轰鸣,更是一个省份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枢纽重塑格局的强劲心跳。

“正如全省新春第一会所擘画的——当前,宁波舟山港正以‘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开放追求,全面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力争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提供‘硬核’支撑。”宁波舟山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笛声声。宁波舟山港的新春“战报”,恰是浙江勇立开放潮头的时代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