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正能量!”“辛苦了,徐老师!”“孩子们能有您这么好的老师感到很骄傲!”……2月4日,一段“班主任的新春越西行”视频感动了很多人,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夸奖。
视频中,宁波市职教中心2023级新能源汽修班班主任徐剑军在春节期间,奔赴凉山州越西县,用4天时间完成了一场“特种兵式”的家访。
跨越两千多公里
48小时走访12户学生家庭
1月30日(大年初二)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徐剑军已踏上飞往四川的航班,开启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家访之旅。他的目的地是凉山州越西县,那里有他班上29名来自彝族家庭的学生。徐剑军觉得,尽管现代通讯技术发达,线上沟通便捷,但只有走进学生家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好地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与受访学生家庭合影
因为成都来回越西的火车票实在难买,徐剑军对此次家访进行了极限规划,争取到在越西停留48小时。当天下午两点到达越西县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家访。
凉山州越西县地处偏远,山路崎岖,且当地学生住得较为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徐剑军选择了包车,包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联系学生用电动自行车接送。
与受访学生家庭合影
其中,1月31日这一天,他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从越西县城出发,最远到达40多公里外的竹阿觉镇布什觉村,共走访了8户学生家庭。“千里家访不容易,所以要尽可能多走几户,走的娃越多,来访的意义也就越大。”在越西的48小时里,徐剑军争分夺秒,共走访了12户学生家庭。
与家长促膝长谈
生活环境让人动容
走进学生家里,灯光昏暗、装修简陋、兄弟姐妹众多……这些细节深深触动了徐剑军,也让他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们的生活环境。
受访学生家中
学生尔足健康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徐剑军向他的父母说:尔足健康品学兼优,上个学期评上了共青团员,期末考试总分全班第3,拿到班级的一等奖学金……这些喜报让家人们欣慰,连声说是学校培养得好。
学生阿侯石哈因为爸爸中风,家里没有干活主力。在与父母说完阿侯石哈在学校的表现后,徐剑军还自费掏了500元的慰问金。
当徐剑军到学生勒者约哈家家访时,他正与爸妈在山上种土豆。勒者约哈有5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2024年寒假,他曾打算辍学打工,被学校和当地政府做思想工作后又回到校园。家访时,徐剑军表扬了勒者约哈学习认真刻苦,并告诉父母孩子在宁波你们放心。
徐剑军(中)与学生家长交流
徐剑军说,此次家访,主要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学校课程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建议,并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宁波班主任的到来也让家长们极为感动。学生海来体富的妈妈用不流利的汉语激动地说:“孩子能在宁波读书,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计划三年内
走遍全部彝族学生家
其实,这已经是徐剑军第二次来越西家访了。2023年8月底他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便赴越西家访。“当时走访了4户学生家庭,那次家访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孩子求学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成长的决心。”于是趁着春节,徐剑军再次踏上家访之旅。
彝彩班
据悉,这29名学生都是享受国家东西协作的政策来甬求学的彝族孩子。2023年9月,他们背上行囊,来到千里之外的宁波,走进徐剑军的班级,开启了一场亦师亦友亦父的奇妙缘分,徐剑军还给这个班起名“彝彩班”,寓意“彝”同出彩。
这些孩子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的孩子19岁,小的16岁,和宁波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都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一不等。所以徐剑军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带他们学习专业技能,还为孩子们“量身定做”文化课提升方案。从2023年接手这个班至今,徐剑军已经写了近12万字的文字来记录班级故事。
此次通过家访,徐剑军不仅增进了与学生的感情,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更坚定了学生们异地求学的信心。他计划在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里走访完班上全部彝族学生家庭,用行动点亮希望,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来源:文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