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三端一数”宁波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狠抓“三端一数”宁波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编前语

近日,2024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十大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正式揭晓。这一批案例紧扣创新集成性、改革突破性、数字变革性、绩效显著性等特点,有力推动宁波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呈现新气象。2月7日起,“宁波生态环境”推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巡展,展示生态环境治理优秀成果。

今日展示市生态环境局土固处选送的《狠抓“三端一数” 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系统构建“三端一数”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源头减量显著、资源化利用充分和无害化处置有效保障,“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奋力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前端——狠抓源头减量

图片镇海炼化“无废石化基地”建设试点

产业端促结构优化

推进绿色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产业集群绿色化诊断,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安全生产等技术改造,实现年固废减量超40万吨,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实施化肥农药“双减”增效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

企业端强示范创建

开展工业绿色化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2家,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开展“无废集团”“无废园区”建设,打造行业循环利用典范,宁波石化区入选国家首批“无废园区”典型案例,镇海炼化“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模式成功获生态环境部批复。

生活端重精准分类

强化生活垃圾源头精准分类,推进全品类智能箱落地,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精准率超90%、垃圾累计减量超31万吨,垃圾分类整体工作位居全国大城市首位。

中端——狠抓高效收运

图片全品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体系化布局收储转运中心

加强收运单位规范化管理,优化升级收运分拣体系,建成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分拣中心24个、小微企业危废收运分拣中心12个,覆盖企业7万家,收运覆盖率100%。科学布局农业废弃物分拣收运中心,分级分类建设收储转运体系,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1个,农业大县、重点乡镇和重点乡村配套建设收储网点。

专业化提升垃圾收运效能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五定式公交化”收运模式,农村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资源化站点技改。深化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71.4%,居全省前列。

末端——狠抓价值转化

图片宁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加快打造循环经济

完善以电厂粉煤灰、钢厂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型产业链,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76%。打造前湾新区汽车拆解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动车用动力电池等重要零部件梯次利用。

多元落实综合利用

破解钛白粉行业循环利用难题,年产40万吨的钛石膏副产品实现全量利用。推动秸秆离田和高值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海陆并举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培育认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77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9.5%。

重点补齐短板弱项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铝灰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市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增加11万吨,危废总处置能力居全省首位。

一数——完善数字化监管体系

图片宁波市“无废城市”建设集成场景应用

建成投运“无废城市”集成场景平台,围绕加强固废全过程闭环监管和风险预警,建成“一舱、一库、一图、一指数”场景应用,上线9大类核心业务应用,迭代升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应用场景,实现固废线上审批、危废在线监控、交易云上撮合,累计入库企业7万多家。通过固体废物系统和排污许可系统等系统跨系统数据比对,发现105条问题线索移交属地查处。

来源:宁波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