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春寒料峭,难掩风景如画。2月12日下午,宁波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部署会现场考察活动在鄞州举行,记者跟随与会代表,一起走进东吴镇童一村和东钱湖镇建设村,记录所见所闻,实地感受宁波市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的新成效。
童一村以“东乡十八街”历史文化遗产闻名。近年来,该村依托“大学小镇”,试点创新校地合作乡村建设运营模式,即当地镇党委与宁波大学联建,聚焦本地产业发展、文旅品牌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启系列项目合作,加速推动乡土资源与农村现代化生活品质有机融合,促进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走出一条乡村改造的振兴之路。截至目前,鄞州区已举办2届“大学小镇”东吴对话,“大学小镇”模式已在该区其他4个乡镇复制推广。
站在天童老街入口太白湖文化广场,记者看到一家家书店、餐厅、展览馆错落有致。宋韵风格的B6会客厅、汉服美学馆,由老厂房改建而来、悠远宁静的乡村书店,充满烟火气息的老街店铺,处处彰显小村庄的精致优雅。据童一村“乡村CEO”金丽娜介绍,去年4月,通过鄞州区“乡村CEO”全国招募令,她回到鄞州老家,投资200万元推动“醴白”日咖夜酒新中式简餐项目落地。同时她和团队还致力于民宿项目招商、露营基地与体验农学场景开发,谋划市集研学非遗节庆活动、传统文化表演等,借助团队的专业力量,盘活村里闲置资源,让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建设村是东钱湖陶公山的门户,全省实施“千万工程”以来,该村以未来乡村建设为路径,有序推进产业焕新升级、空间整理拓展、设施优化提升和建筑风貌保护,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建设村启动改造提升工程,原来从事五金、塑料生产的工业企业集聚区及周边整体拆迁1.4万平方米,在2023年5月实现清零后,原村集体厂房通过资产入股形式与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合作开发,实现从二产到三产的提档升级。
近年来,该村还整合闲置农房、自留地和水泥晒场等资源,并将使用权交于专业资产管理团队布局农旅、文创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成为网上宝藏打卡地。建设村是我市积极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市印发《关于深化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全市新增盘活闲置农房2665宗,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5823万元,带动村集体收益1630万元。
处一隅而观全局。近年来,宁波市持续纵深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实现了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的华丽蝶变,乡村“气质”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美丽乡村魅力愈发浓郁,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连续6年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市称号,连续两次获全省乡村振兴“神农鼎”。全市累计建设未来乡村12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建设艺术赋能村156个,打造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带5条、“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11条,培育“乡村CEO”320人次,农创客9235名、现代“新农人”3.4万人,推动239个村开展乡村运营,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下步,宁波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大美风貌、人文底蕴和善治效能,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市域样板。
(凤凰网宁波 李德龙 通讯员 严舒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