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波舟山港龙门吊林立的码头上,宁波康浩家纺制品有限公司一批货值近16万元的枕头、被子等家纺精品,经宁波海关审核无误后被顺利放行。随着电子放行指令的签发,这批“宁波制造”将在泰国商超货架上续写新篇章。
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一路上扬。如今,品种丰富、价格亲民的东南亚榴莲从宁波发往全国,“宁波制造”全面登陆东南亚市场,宁波与东盟贸易合作日益深化成为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火热景象的生动缩影。
东盟是宁波第三大贸易伙伴。据宁波海关统计,去年,宁波对东盟进出口额为1876.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出口额为1002.8亿元,同比增长24.2%;进口额为874.1亿元,同比增长16.9%。
纵观近十年,宁波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从2014年的533.1亿元增至2024年的1876.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4%,较同期宁波外贸整体增速多5.2个百分点,占宁波外贸总额比重从2014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13.2%。
除了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升。
在宁波对东盟进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去年,宁波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532.1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电工器材、通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3.6%、70.7%、18%。
机电产品和基本有机化学品是宁波自东盟进口额排在前两位的商品,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
从具体国家来看,去年,宁波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额达538.1亿元,同比增长34.3%,居东盟国家首位;越南、马来西亚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同期,宁波对文莱进出口额同比增长最快,增速为52.1%。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有哪些“推手”?
文化相似,消费习惯相似,人口基数较大,在全球总需求不足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东盟国家市场成为企业“出海”的必争地,而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康浩家纺主要生产出口户外纺织品和家居纺织品等,该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周黄维称,企业家纺产品凭借品种多样化、质量保障可靠深受东盟消费者欢迎,去年对东盟出口额逾1600万元,同比增长28.6%。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宁波民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2.2%,占同期宁波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7.7%,占比较前年上升1个百分点。
今年1月,产自慈溪的6.5吨阳光玫瑰葡萄运往新加坡,这是宁波地产葡萄首次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去年8月,华东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运抵宁波,之后鲜食猫山王榴莲与黑刺榴莲首现宁波市场……
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与东盟具有较强互补性的一个领域,宁波与东盟间农食产品的生意越做越旺。
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宁波进口东盟消费品73.7亿元,同比增长12.1%,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额同比增长60.8%。
在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特色水果进入宁波市场,不断丰富市民“果篮子”的同时,宁波对东盟出口农产品品种也越来越多,比如鳗鱼等食用水产品和柑橘等水果罐头。
政策护航是宁波与东盟间贸易合作持续深化的“加分项”。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实施助力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去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为双方在传统领域的合作带来更多活力,也为双方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本周二,宁波兆鑫塑料有限公司向宁波海关申报进口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塑料颗粒。这些不起眼的塑料颗粒第二天就被用到生产线上,通过加热、吹塑、裁剪等工艺变成各种实用的包装材料。
“我们报关进口的这批原材料,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享受进口零关税,不仅减轻资金负担,也为我们继续进口东盟商品增添了信心。”兆鑫塑料相关负责人黄武连说。
通关效率同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贸易成本。为助力东盟商品加速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设置生鲜货物“绿色通道”、建设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等创新举措陆续落地,实现通关“零延时”。
从“黄金十年”“钻石十年”到“镶钻成冠”,宁波与东盟,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