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铺”变“解忧铺”,这里的故事好暖!
宁波
宁波 > 城事聚焦 > 正文

“修理铺”变“解忧铺”,这里的故事好暖!

2月13日一大早,居民王女士推开了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老吴帮邻工作坊”的大门,带来了需要修补的衣物。原来,就在前几天,工作坊新增了一项便民志愿服务——免费缝补衣物。

除了服务升级,今年过完年,工作坊的环境也迎来了焕新:不仅面积更大了,原先仅用布料遮掩的后门,换成了坚固的铁门,墙上还安装了由爱心企业家捐赠的空调。

据了解,该工作坊成立于2012年,由5位热心退休老人组成,专为周边居民提供免费的“小修小补”服务,被大家称为“全能祖辈志愿团”。

01.各地居民慕名而来,希望修复承载记忆的老物件

以往,爱心修理铺主要提供各类家电维修等服务,深受居民好评。随着社区发展,居民们需求多样化,尤其是老人,面对衣服破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修补,于是,“老吴帮邻工作坊”决定“添新枝”,工作坊成员叶永康特意将家中的缝纫机搬进工作坊,无偿为居民缝补衣物。

据工作坊负责人吴苗旺介绍,每天不仅有来自社区的居民,还有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慕名而来,请求修补老物件。2023年7月,家住东钱湖的男子,带着一台老式的电风扇走进工作坊。这台电风扇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父亲组装的。父亲去世后,他经常睹物思人,某日突发奇想,希望能修复这个电风扇。然而,他四处打听,得知了“老吴帮邻工作坊”,便立刻前来寻求帮助。

像他这样慕名而来的人有很多,有个奉化的男子专程送来一把伞请求维修,那是他与妻子的定情信物;关爱小区的一位老人,拎着一台电风扇来修理,那是他结婚时购买的,也是妻子最钟爱的物件......

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吴苗旺和他的团队不仅让老物件焕发新生,而且在助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实现了老有所为。

图片

02.“全能祖辈团”全力帮扶,解决邻里心头难事

“老吴!老吴!我家老太婆走了。”在2018年冬季的一个清晨,天色尚未破晓,寒风刺骨。吴苗旺半梦半醒间,听到了隔壁楼邻居俞大伯带着哽咽的呼喊。他急忙披上衣服,连脸都没来得及洗,便跟随俞大伯匆匆赶往他家,吴苗旺立刻安排老人后事,确保一切妥当。

事后,俞大伯带着礼品来到吴苗旺家中表示感谢:“没有你的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吴苗旺则摆手拒绝了礼物。

“邻里街坊有事都找他,社区有个老人住院期间,身边没人照料,老吴得知这情况,立刻到医院陪她聊天、给她按摩,最后人走了,后事也是老吴一手操办的。”工作坊成员陈益标回忆道。

社区中有一位87岁的老人,经历了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的双重打击后,不幸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老吴帮邻工作坊”的成员们全体出动,邀请她一起晒太阳,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成员孙德璇还与一位90多岁的独居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不仅为她购买食材,还上门维修电器,彰显了邻里间的互助精神。

图片

03.“修理铺”变“解忧铺”,无私义举感染居民加入

“老吴帮邻工作坊”的志愿服务故事,在社区中传为佳话,2023年,更是受到央媒的关注,吸引了两位身怀绝技的志愿者闻讯而来。因此,“老吴帮邻工作坊”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展,甚至承担起了社区居民矛盾调解的工作,“修理铺”也成为了化解矛盾忧愁的“解忧铺”。

58岁的胡海平在附近一家酒店工作,每天一有空,他便会来到工坊找这几位“大老哥”倾诉烦心事。这让他决定,过两年退休之后,要加入“老吴帮邻工作坊”做志愿者,为此,成员们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向他传授一些修理技能,平时有空,他也会搭把手。

如今,“老吴帮邻工作坊”已经成为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从“修物”到“修心”,“老吴帮邻工作坊”实现了“青蓝接力”。

“从被服务者,到成为服务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这些‘全能祖辈’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证明,年龄并非志愿服务的障碍,反而是经验和智慧的积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区服务。”潜龙社区党委书记水洪表示,接下来,社区也会继续助力爱心修理铺拓展更多的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来源:文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