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余姚这样做→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余姚这样做→

杨梅季“撞车”梅雨季、杨梅保鲜不易、杨梅深加工不深……作为杨梅大市,余姚市在杨梅高值化加工方面仍面临不少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何让“小杨梅”撬动“大产业”?去年6月,在余姚市科技局的指导下,浙江舜祥酒业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携手成立杨梅及杨梅酒健康食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杨梅及杨梅酒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为地方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mmexport1739932029391.jpg创新挑战赛(宁波)余姚分赛场

这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成为余姚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余姚市精准发力,通过搭建平台、强化主体、优化服务,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从“技术图纸”转化为“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1000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93家,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32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搭平台 构建成果转化“加速器”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依托余姚经济开发区与中意宁波生态园形成创新双极,余姚市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产业链创新资源。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链主领航”模式,通过建立链式招商机制与链主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产业要素高效配置与集群化发展。同时,依托“龙头引领+院所支撑+专精特新”立体创新矩阵,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提质增效的“双赢”。2024年,余姚市首个光电信息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由舜宇集团牵头,联合14家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9项核心技术。

强主体 壮大科技成果“承载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余姚市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高水平科技企业梯队,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助推企业跨越式成长。针对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积累薄弱等问题,去年,市科技局实施攻坚“三清零”行动,推动109家企业研发活动“破零”,176家企业专利“破零”,142家企业研发机构“破零”,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余姚市还建立多维攻关体系,构建“自主+联合+竞争”技术攻关模式,以协同性支持助力企业“强强联合”,以竞争性支持助力企业“以赛攻关”。去年,余姚市共立项24个重点科研项目,撬动企业研发资金5亿元;新增宁波市级研发机构88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1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94%,均居宁波市第一。

优服务 畅通成果转化“快车道”

打开余姚市科技局“科技创新数字导航系统”,3900家企业“体检报告”实时更新,政策匹配精准到位。政府服务前置,“云端指导+实地把脉”双轮驱动,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一线,确保企业诉求“有问必答”、扶持政策“应享尽享”。过去一年,市科技局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32次,上门辅导企业460家次,为企业解答研发机构申报相关问题110余次。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市科技局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持,通过优化研发补助、科技创新券、科技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去年,余姚市共为1268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5.1亿元,“姚江英才项目”补助支持标准升级为“5个1000万”;“姚创贷”三年累计发放1.43亿元,惠及39家企业,为企业成长注入金融“活水”。

微信图片_20250219102033.jpg浙江万里学院余姚创新研究院开院仪式

以创新之力激活产业动能,以精准服务畅通转化通道。余姚市正持续发力,加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余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