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 一江清水秀三地 宁海打造河湖跨界共治样板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 一江清水秀三地 宁海打造河湖跨界共治样板

编前语

近日,2024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十大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正式揭晓。这一批案例紧扣创新集成性、改革突破性、数字变革性、绩效显著性等特点,有力推动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呈现新气象。2月7日起,“宁波生态环境”推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巡展,展示生态环境治理优秀成果。

今日展示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选送的《一江清水秀三地 宁海打造河湖跨界共治样板》。

图片

清溪是宁海县五大溪流之一,上下游涉及两个地市、三个区县,且清溪流域内多个交叉地带属“真空地段”,一旦遭受污染,往往陷入无人管理的困境。为此,宁海县以“生态共治”为抓手,携手天台、三门两县,针对清溪水域环境、调解边界纠纷、建立共管机制方面达成一致,三地协商跨界共治机制,成就了“一江清水秀三地”的佳话。

图片

跨界治理“三个多”,共扫监管“真空区”

打捞保洁“外延100米”

建立跨界河湖联合保洁工作机制,在清溪流域重点河段采取分时分段轮流保洁,三县实行属地负责、就地打捞,将交界区域河道纳入各自保洁范围,各自向行政区域外延伸100米,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清理。

交叉巡河“多走1公里”

在清溪流域各点位设立县、乡、村三级联合河湖长,相邻点位打破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区域壁垒,进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多走1公里”交叉巡河,上游对水面漂浮物等河湖垃圾主动拦截,并将情况实时通报下游的天台县、三门县,形成共治“清单”。

图片

数字监管“多查1个点”

构建河湖水域除险保安数字化巡逻防空网,在原先监管基础上新增拍摄点位对清溪各流域进行无人机扫描式拍摄,解决信息缺失零碎、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形成一张连续、高清、矢量河湖现状数字底图,为清溪监管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已形成数字底图2张。

强化区域“联防控”,共筑生态“防护墙”

强化“联”的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信息联通、资源联享制度,明确联防区域,三地共同研究清溪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目标和任务,以清溪“河湖健康调查”为依据,动态更新“一河一策”,制定《村民护水公约》,在三地同步张贴公布。

落实“防”的举措

以“县”为单位,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推动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共同做好联防区域环境监测、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达到“行政区划有界、生态共治无界”的工作目标。

增强“控”的实效

细化实化联防联控的配套措施,精准划定三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形成了一套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绿水青山“织锦绣”,共亮发展“金名片”

图片

村级基层携手谱写“共富曲”

宁海桑洲、天台泳溪、三门沙柳三地共同签署协议书,成立“清溪里”共富党建联盟。三地将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共同组建农业、民宿、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党建联盟,联盟内成员向村民共享产业技术、市场、经验和旅游等资源。同时以村村联建、户户结对等方式,打造省级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

图片

创新绿色金融模式

全省首创企业间水源取水权交易,加快“调水互济”,化解水资源紧张、用水难问题,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为三门湾区域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水资源,县域可挖掘节水潜力2亿元。

上下游共建共享水资源

为科学分布优质水生态资源,在宁海桑洲镇辽车村,投资53.3亿元,三地共建清溪水库,总库容8511万立方米,既可提高下游三门湾区域的供水保障能力,有力推进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开发,又能极大地提高三门湾区域的防洪能力。

来源 |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